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青竹标

青竹标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竹标

药材名称青竹标

拼音Qīnɡ Zhú Biāo

别名金竹标、小南苏、大南苏、小过山龙、爬岩龙、爬树龙

来源天南星科藤芋属植物青竹标Scindapsus officinalis Schott,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续筋接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心绞痛,跌打损伤,骨折,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1~5钱,水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青竹标

药材名称青竹标

拼音Qīnɡ Zhú Biāo

别名密腺崖角藤、水蜈蚣(《广西药植名录》),爬树龙、金竹标(《云南中草药选》),大软筋藤、九龙上调(《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天南星岩角藤全株。全年可采。晒干。

原形态粗壮、常绿肉质藤本,以气根攀登于他物上,高达10余米。茎圆柱形,绿色。叶大,互生,卵圆形,长15~20厘米,宽10~15厘米,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钝圆;具长柄。肉穗花序顶生,无柄,长柱形;佛焰苞白色,舟状,脱落。浆果分离。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阴湿山坡、沟谷。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

性味《云南中草药选》:"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去瘀镇痛,润肺止咳。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麻木,支气管炎,百日咳。

①《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痛.治跌打,风湿,痈疮。"

②《云南中草药选》:"续筋接骨,活血,润肺止咳。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麻木,支气管炎,百日咳。"

③《贵州药植目录》:"去瘀生新,镇痛。"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注意《云南中草药选》:"服药期间,忌吃牛、羊肉。"

复方①治骨折:鲜青竹标适量。捣敷。

②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青竹标一两.泡酒一斤,三至五日后内服。每次10毫升,一日三次。

③治支气管炎,百日咳:青竹标二至三钱,化橘红一钱。煎汤服。(选方出《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青竹标

药材名称青竹标

拼音Qīnɡ Zhú Biāo

英文名Herbs of Drug Ivyarum

别名蜈蚣爬树龙爬山虎、小过山龙过江龙、大金笔标、小石芝藤、大青笔标、爬地龙、小南苏、金竹标、大软筋藤、九龙上调、水底蜈蚣、青竹丝、爬树蜈蚣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狮子尾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 Schott[R.peepla auct.non Schott;R.tonkinensis Engl.et Krause]

采收和储藏:分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狮子尾,附生藤本,匍匐于地面、石上或攀援于树上。茎稍肉质,粗壮,圆柱形,节间长1-4cm,生气生根。分枝常披散。幼株茎纤细,肉质,匍匐面扁平,背面圆形,节间伸长至6-8cm,气生根对叶柄对生,污黄色,肉质。叶柄长5-10cm,腹面具槽,两侧叶鞘过关节,关节长4-10mm;叶片纸质至亚革质,通常镰状椭圆形,有时为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由中部向叶基渐狭,先端锐尖至长渐尖,长20-35cm,宽5-14cm,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中肋表面平坦,背面隆起,侧脉多数,近边缘处向上弧曲。幼株叶片斜椭圆形,长4.5-9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一侧狭楔形,另一侧圆形。花序顶生和腑生;花序柄圆柱形,长4-5cm,佛焰苞绿色至淡绿色,卵形,渐尖,长6-9cm,蕾时度卷,花时脱落;花两性;无花被;雄蕊4;子房顶部近六边形,截平。浆果黄绿色。花期4-9月,果翌年成熟。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攀附于热带雨林内的树干或石崖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茎圆柱形,有2-3纵棱角,长短不一,直径2-10mm,表面灰褐色至灰黑色,有明显纵皱纹,节间长0.2-10cm,节上有叶痕及气根,灰棕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叶常脱落,未脱落者常皱缩,完整者展开后呈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5cm,上表面灰黑色,下表面灰黄色,羽状脉明显,全缘。叶柄长1-3.5cm,气微,味淡微辛凉。

性味味辛;性凉;小毒

归经肺;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清热止咳;凉血解毒。主脾肿大;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吸痛;腹痛;咳嗽;百日咳;疮痈肿毒;带状疱疹;淋马腺炎;烫火伤;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酒炒热敷。

注意本品小毒,用量不宜过大。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痛。治跌打,风湿,痈疮。

2.《云南中草药选》:续筋接骨,活血,润肺止咳。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麻木,支气管炎,百日咳。

3.《贵州药植目录》:去瘀生新,镇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莲衣

    《中药大辞典》:莲衣药材名称莲衣拼音Lián Yī别名莲皮(《本草再新》)出处《药品化义》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皮。性味①《药品化义》:"味涩。"②《本草再新》:&quo

  • 生姜

    《中国药典》:生姜药材名称生姜拼音Shēnɡ Jiānɡ英文名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别名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长刺卫矛

    药材名称长刺卫矛拼音Chánɡ Cì Wèi Máo别名刺果卫矛、扣子花、岩风来源卫矛科长刺卫矛Euonymus wilsonii Sprague,以根入药。生

  • 刺李

    《中药大辞典》:刺李药材名称刺李拼音Cì Lǐ别名茶茹(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刺茶蔗的果实。8~9月采将成熟果实,用白糖制成果脯备用。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3米

  • 芭蕉子

    《中药大辞典》:芭蕉子药材名称芭蕉子拼音Bā Jiāo Zǐ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子生食:大寒;仁:性寒。功能主治子生食,止

  • 南瓜叶

    《中药大辞典》:南瓜叶药材名称南瓜叶拼音Nán Guā Yè出处《岭南草药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叶片,夏、秋采收。化学成分含叶绿素。为天然食用色素。功能主治治痢疾,疳积,创伤。

  • 鸭跖草

    《中国药典》:鸭跖草药材名称鸭跖草拼音Yā Zhí Cǎo英文名HERBA COMMELINAE别名竹节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荚菜、桂竹草、蓝花水竹草、淡竹叶来源本品

  • 红杉

    药材名称红杉拼音Hónɡ Shān来源松科红杉Larix potaninii Batal.,以树干内皮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四川、云南。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主治痢疾,脱肛及气滞,腹胀等症。用

  • 玉蜀黍叶

    《中药大辞典》:玉蜀黍叶药材名称玉蜀黍叶拼音Yù Shǔ Shǔ Yè出处《纲目》来源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化学成分茎、叶含有抗

  • 短叶蹄盖蕨

    药材名称短叶蹄盖蕨拼音Duǎn Yè Tí Gài Jué英文名Short-leaf Lady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东北蹄盖蕨的根茎。拉丁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