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胎瘦、胎弱。①为小儿胎禀不足,气血虚弱的泛称。症见生后皮肤脆薄,毛发不生,形寒肢冷,面无血色,肌肉消瘦,筋骨不利,腰膝痠软等。治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用十全大补汤、六味
解剖名。指齿根,实为牙颈。《难经》五十八难:“汗注不休,齿本槁痛。”
证名。指手臂有发热感觉。《灵枢·论疾诊尺》:“臂中独热者,腰腹热。”多因风热或血虚内热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肩臑肘臂腕手病源流》:“臂忽发热极痛,为风热也。宜桑枝浓煎汤,多服;臂发热痛,从里彻外,为血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皮毛枯憔。出《灵枢·经脉》。多由经气不荣皮毛所致。《难经·二十四难》:“手太阴气绝,即皮毛焦。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气弗营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
见《广州植物志》。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指疔。详该条。
见吴悔庵《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即室女经闭。详该条。
【介绍】:见邹铉条。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即上骱手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