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治
即食疗。详该条。
即食疗。详该条。
背部脊柱两旁的肌肉群。
见《本草纲目》。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温病治法之一。见《时病论》。用于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口渴、小便黄、无汗,苔黄,脉数,可用鲜芦根、石膏、连翘、竹叶、淡豆豉、绿豆皮等,清凉透邪,诸证可随汗出热退而解。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榕须,详该条。
【介绍】:见夏云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一。指产后恶露当下不下,逆而上冲引起的三种危重证候。即败血冲心、败血冲肺、败血冲胃。详各条。
十剂之一。用苦温或苦寒药物组成,具有燥湿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日: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张从正曰:大寒之病,宜姜附、胡椒辈以燥之;若病湿气,则陈皮、木香、白术、
古代音律之六阴律。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参见六律条。
都,防水之堤。指堤防败坏。《素问·生气通天论》:“溃溃乎若坏都。”
【介绍】:清代医家。履贯未详。字若瑛。辑有《方便书》10卷,未见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