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延寿丹
即延寿丹第一方,见延寿丹条。
即延寿丹第一方,见延寿丹条。
①阳气失亡,以汗出不止为主症。《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张氏医通·杂门》:“汗出不止,名曰亡阳。以附子理中加黄芪,外用温粉扑之。”参见亡阳症条。②作无阳解。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脉从腕上5寸的支正穴处分出,向里注入手少阴心经;它的支络,从支正向上,经过肘、臂,网络于肩髃部。本脉
出《本草拾遗》。即荜拨根,详该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气偏胜则病症表现摇动性或游走多变的特点。如游走性的关节肌肉疼痛、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眼斜、卒然昏仆等。
《外科启玄》卷十一方。大黄、栀子、牡蛎、金银花、木通、连翘、乳香、牛蒡子、没药、栝蒌、皂角刺、地骨皮各等分。为末,每服五钱,壮者加朴硝,水、酒各半煎服。治疔疮走黄。
病证名。多由肝脏壅热所致。症见“胞睑睛硬,珠不运转,举目痴痛”(《眼科统秘》)。即硬睑硬睛,详该条。
出明·万全《育婴家秘》。即脐风。详该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末清初医生。字建中。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年轻时因考科举不中而钻研家藏医书,尤其注意痘疹科,并有研究。认为痘疹之流行和诊治与天时运气关系密切,如泥守古法成规,常常贻误病情
病证名。即经行音哑。详该条。
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食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