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香苏散

香苏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

药方名称香苏散

处方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四时瘟疫、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

若作细末,只服二钱,入盐点服。

备注尝有白发老人授此方与一富人家,其家合施,当大疫,城中病者皆愈。其后疫鬼问富人,富人以实告。鬼曰:“此老教三人矣,稽颡而退”。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香苏散

药方名称香苏散

处方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120克甘草(炙)30克陈皮60克(不去白)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理气解表。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6克,入盐点服。

注意服药期间,戒食荤腥、酒、肉。

备注方中紫苏叶辛温解表,温中行气;香附陈皮理气畅中;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共奏理气解表之功。方中紫苏香附有安胎作用,故妊娠感冒,用之亦颇适合。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世医得效方》卷一:香苏散

药方名称香苏散

处方香附150克(炒去毛)紫苏(去根)75克陈皮60克甘草60克苍术60克(切片,米泔浸,炒黄)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伤风、伤湿、伤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2根煎,不拘时候服。得汗为妙。

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荆芥穗各1.5克,咳嗽声重,痰多涕稠,加半夏、苦梗,乌梅各1.5克,桑白皮2.1厘米,心疼,加石菖蒲半夏各15克,泄泻,加木香藿香各1.5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一

卫生宝鉴》卷十四:香苏散

药方名称香苏散

处方陈皮(去白)30克防己木通紫苏叶各15克

制法上四味,为末。

功能主治治水气虚肿,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

猜你喜欢

  • 黄连汁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黄连汁药方名称黄连汁处方黄连(去须)2两,蒺藜苗2握。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鼻塞多年,清水出不止。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至1升,取1合,灌鼻中。不过再灌,大嚏即愈。摘录《圣济总录》卷

  • 调经至宝汤

    药方名称调经至宝汤处方当归3钱,白芍药(酒炒)2钱,熟地黄2钱,川芎2钱,人参1钱,吴茱萸(炒)1钱,丹皮1钱,半夏(制)1钱,阿胶1钱,麦冬1钱5分,肉桂5分。功能主治赤白带下,崩漏淋沥,恶寒发热,

  • 金生丸

    药方名称金生丸处方大黄60两,连翘30两,生石膏30两,甘草9两,枳实9两,九菖蒲15两,牛蒡子(炒)15两,厚朴15两,金银花15两,生地15两,白芍15两,黄芩15两,生栀子15两,天花粉15两,

  • 扶阳反本汤

    药方名称扶阳反本汤处方麻黄1钱半,秦艽1钱半,陈皮1钱半,槟榔1钱半,厚朴1钱半,白术1钱,姜炭1钱,桂枝1钱,川羌1钱,苏叶1钱,桂心1钱,甘草3分。功能主治周身寒冷,大汗不休,六脉迟细沉滑,并呕不

  • 八减丸

    药方名称八减丸处方椒红8两,甘菊花7两,大附子5两,旋覆花5两,苍术(米泔浸,去黑皮)4两,决明子3两,芎?2两,紫巴戟(去心)1两。制法上为末,枣肉和,再杵300-500百,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

  • 八将擒王散

    《疡科遗编》卷下:八将擒王散药方名称八将擒王散处方天龙4条,全蝎7个,甲片2钱,儿茶1钱,蝉蜕1钱(去砂),雄精1钱5分,冰片3分,麝香2分。制法上为末,用麻黄煎浓汁收药阴干,再研贮瓶,勿泄气。功能主

  • 龙牙散

    药方名称龙牙散处方龙牙2两半,茯苓2两半,雄黄5分,枣膏5分,芍药5分,干地黄3分,石斛3分,胡燕屎3分,铜镜鼻半两,甘草半两,橘皮半两,芎藭半两,鬼督邮远志半两,鳖甲半两,狸阴2具,蜈蚣1枚,鬼箭羽

  • 补肝菊花散

    药方名称补肝菊花散处方甘菊花3分,前胡3分(去芦头),防风3分(去芦头),决明子3分,黄耆3分(锉),沙参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3分,车前子3分,枸杞子3分,细辛3分,酸

  • 加味通经导滞汤

    药方名称加味通经导滞汤处方当归9克,川芎6克,川牛膝9克,独活9克,茯苓12克,泽泻9克,乌药15克,红花9克,穿山甲9克,陈皮3克,枳壳9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主瘀血停滞,气血运

  • 通气散

    《外科精义》卷下:通气散药方名称通气散处方玄胡45克猪牙皂角川芎各30克藜芦15克 踯躅花7.5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通窍除毒。治时气头面赤肿,或咽喉闭塞不通,用之取嚏,喷七八遍,泄出其毒则愈。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