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纲目》。为扁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浮翳内障。详该条。
病名。指因受风邪引起的皮肤发痒。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因表虚卫气不固,复感风邪,郁阻肌肤而成。起病突然,遍身发痒,游走不定,甚则剧痒难忍,搔后出现抓痕、血痂。治宜祛风养血润燥。内服当归饮子,或针刺曲池
书名。2卷。清·孟文瑞辑。刊于1846年。本书为民间验方汇编。作者按所患疾病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予以分类,所选方药大多简要易得。书名则取“爱民恤物”者为“有脚阳春”之典。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宽筋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异授眼科》。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即痘痂。详该条。
解剖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眼胞、睑、胞睑、睑胞、睥、目胞、睑皮、眼皮。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为眼的最外部分,分上睑、下睑。《银海精微》卷上:“胞者,上胞也。睑者,下睑也”。故称上胞、下睑。眼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