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髋骨

髋骨

①骨名。又名胯骨跨骨骻骨、髁骨、。解剖学同名骨。左右髋骨与骶骨通过韧带形成一个完整的骨性环,即骨盆。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所组成。②经外奇穴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定位在“梁丘两傍各五寸。”《针灸大成》作梁丘两旁各开一寸五分。现多从《类经图翼》“在膝盖上,梁丘旁,外开一寸”定位。主治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膝红肿痛,下肢瘫痪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猜你喜欢

  • 白疔

    病名。《外科图说》卷三:“白疔者,根在肺,起于右鼻。”面疔的一种。参见疔条。

  • 蜜煎导

    《伤寒论》方。又名蜜煎方。食蜜七合。纳入铜器内,微火煎,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候可丸,即以蛤粉涂手,乘热捏作锭,大如指,长约二寸,每用一条,纳于肛门中,以手急抵住,欲大便时则去。治燥屎不下。

  • 久赤白痢

    病证名。指日久不愈的赤白痢。《诸病源候论》卷十七:“久赤白痢者,是冷热乘于血,与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久不瘥也。”治宜益气固肠,用乌梅丸,或调中益气丸加黄连、枳壳。

  • 真搐

    病证名。①指惊风得之于母腹,生下百日内,因有所犯,引动其疾,发为抽搐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②抽搐时牙关紧闭,口吐痰涎者为“真搐”(《东医宝鉴》)。③抽搐虽定,而神气昏闷者。(清·许宣治《许氏幼科

  • 匡(kuàng 况)

    同眶。眼眶。《素问·玉机真脏论》:“目匡陷。”《素问·刺禁论》:“刺匡上陷骨中脉。”

  • 类聚方

    方剂著作。日本·吉益为则撰。1卷。刊于1762年。本书选录《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的方剂220余方,依类编次。每方之后均广集原书各篇中应用该方的辨证立法,并有作者的考证,附以扼要的按语。现有《皇

  • 梅花症

    病名。多由湿热痰浊薰蒸咽喉所致。《喉舌备要》:“此症发来满喉俱有,红黄白点似梅花,痰涎雍盛,舌硬面红,潮热作渴,是乃大热之症。治当清凉消风、解毒去膜之药。”方可选用甘露消毒丹、黄连温肝汤、贝母瓜蒌散等

  • 青刚皮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橡木皮之别名,详该条。

  • 缩筋

    证名。出《素问·气穴论》。筋缩的别称。指筋脉挛急不舒。详筋缩条。

  • 腹哭钟鸣

    见《济阴纲目》。即子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