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平人气象论》。即血脱。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提要》。为吴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见《海南植物志》。为锡叶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炷·脏腑门》卷四。即来复丹,见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牛蒡子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治小儿暴癎,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次灸两耳上,卷耳取之,当卷耳上头是也。一法: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儿各自取其指也。”即位于耳尖直上三横指处。沿皮刺0.3~0.5
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为淡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严长明条。
①丛书名。清·栗山痴叟辑。刊于1868年。共七种。内容为《伤寒读本》、《金匮读本》、《医学三字经》、《十二经脉歌》、《指南摘要》、《医学实在易》、《本草求真》。②综合性医书。6卷。清·刘福庆撰。
医案著作。2卷。清·李冠仙撰于1835年。作者盛赞《寓意草》,并仿其格式,故名。所载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妇科、五官科等验案。案中议病、析因颇详,主张“药不执方,相宜而用”,同症异治,异症同治。立法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