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室秘藏·腰痛门》方。羌活、防风、肉桂各一钱,苏木一钱半,连翘、当归尾、柴胡各二钱,炒水蛭三钱,麝香少许。后二味研末,前七味水、酒煎,去渣,待药汁稍温,调入水蛭、麝香末,空腹服。治跌伤,瘀血积于胁下
《疡医大全》卷七引岐天师方。人参、三七、儿茶(水飞,去砂)、五倍子各一两,血竭五钱,滕黄、乳香(去油)各三钱,轻粉、冰片各一钱,川贝母二钱。为细末,阳疮每用二钱,阴疮每用五钱,掺于患处。治痈疽。
见《四川中药志》。为羊屎条根之别名,见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杏圃。铜陵(今安徽芜湖)人。辑有《怀少集》一书(1758年刊)。
【介绍】:见王之政条。
即《方海》,详见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秋枫木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神道,见该条。
二十四节气之一。《孝经纬》:“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到了清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已完全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颧骨疔、赤面疔。多因胃经积火成毒而生。不论左右,初如粟米色黄,次如赤豆,顶凹坚硬,按似疔头,麻痒疼痛。刃宜蟾酥丸,次服黄连消毒饮。外治法同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