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麻柳叶

麻柳叶

《中药大辞典》:麻柳叶

药材名称麻柳叶

拼音Má Liǔ Yè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

化学成分含水杨酸、内酯、酚性成分及大量抗坏血酸(1470毫克%)。

性味苦,温,有毒。

①《闽南民间草药》:"辛,热,有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疮疽疖肿,疥癣风痒,皮炎湿疹,汤火伤。

①《草木便方》:"涂烂疮、汤火伤。"

②《分类草药性》:"洗疥疮、癣疮。"

③《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涂汤火伤及久疮,止牙痛。"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酒精浸搽或捣敷。

复方①治皮肤癣:鲜麻柳叶二两。切碎,酒精一斤,将麻柳叶投入酒中浸一星期后取用。用时,取一些棉花蘸该酒擦患处,日擦一、二次。或取叶煎水洗。(《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痒疹:麻柳叶、毛秀才、千里光柳枝。煎水洗。(《四川中药志》)

③治牙痛:麻柳叶捣绒,塞患处或噙用。(《四川中药志》)

④治脚趾湿烂(香港脚):枫杨叶捣烂,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⑤治膝关节痛:枫杨叶,虎耳草。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鲜枫杨叶0.5斤,加水1斤,煮沸15分钟后弃渣,继续煎熬浓缩至200毫升,加糖适量调味。每日100毫升,分3~4次口服。亦可将鲜叶制成每毫升含生药1克的注射液应用。共治150例,其中用煎剂127例,近控14例,显效27例,好转60例,无效26例;针剂治疗23例,近控2例,显效3例,好转16例,无效2例。用药时间8~30天不等,平均14天。初步观察,在止咳、化痰、平喘、消炎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效果,但以化痰、止咳作用较明显。副作用:以腹泻为主,在继续服药4~5天后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此外,少数病例诉头昏、咽干、胃部嘈热,但均较轻微。针剂无胃肠道反应,但有2例1日用药量达6毫升时出现四肢酸软无力,停药后即消失。

②治疗蜂窝织炎、疖肿等

以鲜枫杨叶1斤,洗净,加水2斤煮沸,去渣,滤液浓缩成1斤至1斤2两。以消毒纱布浸透,外敷患处。治疗蜂窝织炎、疖肿及其他外科化脓性疾病300余例,均获效果。

③治疗稻田皮炎

枫杨鲜叶半斤,煎水熏洗患部,再用鲜薄荷叶适量捣烂外敷。治疗稻田皮炎皮肤发痒6例,1~2日即愈。

④治疗神经性皮炎

用新鲜枫杨树叶揉搓成团,待有汁挤出,即在病变部位揉擦5~10分钟,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5例,经2~3个疗程即愈。一般擦后立即止痒,且局部发红,数天后脱屑。

⑤治疗麻风溃疡

枫杨叶提取物制成软膏和油剂外用。治疗9例,均有效果。疗程短的5天,长的达5个月。对早期溃疡,在敷药48小时后即开始见效;对晚期溃疡,敷药6~10天后,红肿消退,分泌物减少,疮口边缘有新的肉芽生长。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麻柳叶

药材名称麻柳叶

拼音Má Liǔ Yè

别名枫杨叶、柳树叶

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 C.[P.ste-roptera C.DC.var.sinensis Graebn]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18-30m。树皮黑灰色,深纵裂,幼树具长柔毛和皮孔,叶痕明显。冬芽细长有柄,裸露,被锈褐色毛。髓部薄片状。叶互生,多为偶数羽状复叶,少有奇数羽状复叶,长8-16cm,叶轴两侧有狭翅,小叶10-28枚,长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2cm,宽2-3cm,先端钝圆或短尖,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表面有细小的疣状突起,中脉和侧脉腋内有1簇极短的星状毛。葇荑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单生于去年生的枝腋内,长6-10cm ,下垂,雄花有1苞片和2小苞片,并有1-2枚发育的花被片,雄蕊6-18;雌花序单生新枝顶端,长10-20cm,花序轴密被星状毛和单毛,雌花单生苞腋内,左右各有1个小苞片,花被片4,贴生于子房,子房下位,2枚心皮组成,花柱短,柱头2裂,果序长20-45cm,小坚果长椭圆形,长6-7mm,常有纵脊,两侧有由小苞片发育增大的果翅,条形或阔条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平原溪涧河难滩、阴湿山地杂木林中,喜光,现已广泛栽培于庭园或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台湾、东北和华北仅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小叶多皱缩,展平后,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2.5-3.5cm,全体绿褐色,上面略粗糙,中脉、侧脉及下面有极稀疏毛。小叶柄极短或无。质脆。气微,味微,味淡。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例。栅栏组织细胞1-2列。主脉维管束2个,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中柱鞘纤维。主脉处上表下方有厚角组织。

粉末特征:暗绿色。①非腺毛为单细胞,长85-320μm,直径8-25μm,壁厚约4μm。有的基部弯曲,纹孔偶见。②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壁波状弯曲;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③草酸钙簇晶,直径16-92μm,棱角短钝。此外,有螺纹导管。

化学成分叶含维生素(vitamin)C,鞣质。

性味辛;苦;性温;有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杀虫止痒;解毒敛疮。主风湿痹痛;牙痛;膝关节痛;疥癣;湿疹;阴道滴虫;烫伤;创伤;溃疡不敛;血吸虫病;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外洗;乙醇浸搽;或捣敷。

复方1.治皮肤癣:鲜麻柳叶二两。切碎,酒精斤,将麻柳叶投入酒中浸一星期后取用。用时,取一些棉花、该酒擦患处,日擦一、二次。或取叶煎水洗。(《闽南民间草药》)2.治痒疹:麻柳叶、毛秀才、千里光柳枝。煎水洗。(《四川中药志》)1.治牙痛:麻柳叶捣绒,塞患处或噙用。(《四川中药志》)④治脚趾湿烂(香港脚):枫杨叶捣烂,搽患处。(《湖南药物志》)⑤治膝关节痛:枫杨叶、虎耳草。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涂烂疮、汤火伤。2.《分类草药性》:洗疥疮、癣疮。3.《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涂汤火伤及久疮,止牙痛。

临床应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鲜枫杨叶0.5斤,加水1斤,煮沸15分钟后弃渣,继续煎熬浓缩至200ml,加糖适量调味。每日100ml,分3-4次口服。亦可将鲜叶制成每毫升含生药1g的注射液应用。共治150例,其中用煎剂127例,近控14例,显效27例,好转60例,无效26例;针剂治疗23例,近控之例,显效3例,好转16例,无效之例。用药时间8-30天不等,平均14天6初步观察,在止咳、化痰、平喘、消炎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效果,但以化痰、止咳作用较明显。副作用:以腹泻力主,在继续服药4-5天后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此外,少数病例诉头昏。咽干、胃部嘈热,但均较轻微。针剂无胃肠道反应,但有2例1日用药量达6ml时出现四肢酸软无力,停药后即消失。

2.治疗蜂窝织炎、疖肿等:以鲜枫杨叶1斤,洗净,加水2斤煮沸,去渣,滤液浓缩成1斤至1斤之两。以消毒纱布浸透,外敷患处。治疗蜂窝织炎、疖肿及其他外科化脓性疾病300余例,均获效果。

3.治疗稻田皮炎:用枫杨鲜叶半斤,煎水熏洗患部,再用鲜薄荷叶适量捣烂外敷。治疗稻田皮炎皮肤发痒6例,1-2日即愈。4.治疗神经性皮炎:用新鲜枫杨树叶揉搓成团,待有什挤出,即在病变部位揉擦5-10分钟,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5例,经2-3个疗程即愈。一般擦后立即十痒,且局部发红,数天后脱屑。

5.治疗麻风溃疡:用枫杨叶提取物制成软膏和仙剂外用。治疗9例,均有效果。疗程短的5天,长的达5个月。对早期溃疡,在敷药48小时后即开始见效;对晚期溃疡,敷药6-10天后,红肿消退,分泌物减少,疮口边缘有新的肉芽生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鱼胆

    《中药大辞典》:青鱼胆药材名称青鱼胆拼音Qīnɡ Yú Dǎn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青鱼的胆或胆汁,青鱼剖腹后,割取胆囊,悬挂通风处阴干。鲜用随时采集。性味《纲目》:"苦,

  • 光决明

    《全国中草药汇编》:光决明药材名称光决明来源豆科光决明Cassia laevigata Willd.,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明目。主治感冒,角膜云翳,慢性结膜

  • 羊肚菜

    药材名称羊肚菜别名羊肚菌、羊肚蘑、编笠菌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羊肚菜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于春、夏之交的雨后,产生在阔叶林中地上

  • 羊山刺

    《中药大辞典》:羊山刺药材名称羊山刺拼音Yánɡ Shān Cì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异叶花椒的枝叶或种子。全年可采。原形态常绿灌木。小枝粗糙,红褐色,刺极少。单叶互生;

  • 地龙

    《中国药典》:地龙药材名称地龙拼音Dì Lónɡ英文名PHERETIMA别名蚯蚓、蛐蟮、曲虫、土蟺、赤虫来源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 七星草

    药材名称七星草拼音Qī Xīnɡ Cǎo别名鹅掌金星草、金鸡脚、鹅掌金星出处1.七星草始载于《滇南本草》,谓:“此草形似鸡脚,上有黄点,按星度而生,或依根贴上上,或石上生。”2.《植物名实图考》记载:

  • 排钱草

    《中药大辞典》:排钱草药材名称排钱草拼音Pái Qián Cǎo别名龙鳞草、午时合(《生草药性备要》),金钱草、午时灵(《岭南采药录》),叠钱草、钱排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双

  • 纤花耳草

    药材名称纤花耳草拼音Xiān Huā ěr Cǎo别名虾子草、鸡口舌来源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纤花耳草Hedyotis tenelliflora Blum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苦、

  • 野鸡脑

    药材名称野鸡脑拼音Yě Jī Nǎo别名雉鸡脑、山鸡脑来源雉形目雉科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L.,以脑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治冻疮。用法用量搅匀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细梗胡枝子

    药材名称细梗胡枝子拼音Xì Gěnɡ Hú Zhī Zǐ别名掐不齐来源豆科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华东、四川、河南。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