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芪大补汤

猜你喜欢

  • 初生着噤

    即着噤。见《幼幼新书》卷五。详着噤条。

  • 胞弦

    解剖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眼弦。详该条。

  • 上品

    《神农本草经》药物分类法中之一类。详三品条。

  • 耳门

    经穴名。代号SJ21。①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屏上切迹之前方凹陷处,张口取穴。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直刺0.3~0.5寸。

  • 红子

    见《分类草药性》。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 病儿

    ①病名。即恶阻。《证治要诀》:“胎前恶阻,俗谓之病儿。”②儿童患病之称。

  • 交经

    病名。《郑氏女科家传秘方》:“产后小便撒黑,谓之交经。用提气补血治之。”

  • 寒伤形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寒邪能伤人形体。因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缩。外感寒邪,阳气不得宣泄,则出现头痛、恶寒、无汗、肢体疼痛,脉浮紧;寒邪客于筋脉肌肉,使络脉急引,气血受阻,痉挛疼痛,或麻痹胀痛等

  • 本草医方合编

    书名。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系《本草备要》与《医方集解》的合刊本。各见本条。

  • 痰证

    病证名。痰古作澹或淡。指痰浊停留体内的病症。《诸病源候论》已有寒痰、热痰等名。《丹溪心法·痰十三》:“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