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中华石龙尾

中华石龙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石龙尾

药材名称中华石龙尾

别名蛤胆草、华石龙尾、过塘蛇

来源玄参中华石龙尾Limnophila chinensis (Osb.) Merr.,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微甘、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治水肿,结膜炎,风疹;外用治天疱疮,毒蛇、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鲜全草1~2两,水煎服。外用鲜全草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中华石龙尾

药材名称中华石龙尾

拼音Zhōnɡ Huá Shí Lónɡ Wěi

英文名all-grass of Chinese Marshweed

别名蛤蟆草、华石龙尾、过塘草、风肿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中华石龙尾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mnophila chinensis (Osbeck) 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0cm。除叶和花冠外全株密被多细胞柔毛。根状茎长,下部匍匐而节上生根,茎上部单一或自基部分枝。叶对生,偶3-4枚轮生;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稀为匙形,长5-53mm,宽2-15mm,先端钝,基部抱茎,边具锯齿,背面有小腺点。花单生叶依或为少花的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梗直挺,长3-15mm;小苞片长约2mm;花萼钟状,长约6mm,5裂,裂片三角状钻形;花冠紫红色、蓝色,稀为白色,长10-15mm,上唇浅2裂,下唇3裂;雄蕊4,花室稍分离。蒴果宽椭圆形,两侧扁,长约5mm,浅褐色。花、果期10月至翌年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水旁、山谷、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水肿;结膜炎;风疹;天疱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品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甘、苦,性凉。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用于水肿、结膜炎、风疹、天疱疮、毒蛇、蜈蚣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鲫鱼骨

    《中药大辞典》:鲫鱼骨药材名称鲫鱼骨拼音Jì Yú Gǔ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骨。功能主治《食疗本草》:"烧为灰,敷匿疮。"摘录《中药大辞典》《中

  • 香豆蔻

    药材名称香豆蔻拼音Xiānɡ Dòu Kòu英文名fruit of Fragrant Amomum别名嘎哥拉、尼泊尔豆蔻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盖子科植物香豆蔻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

  • 大金刀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金刀药材名称大金刀拼音Dà Jīn Dāo别名西风剑、单叶扇蕨来源为蕨类水龙骨科盾蕨属植物盾蕨Neolepisorus ovatus (Bedd.) Ching [N.

  • 扁竹测

    药材名称扁竹测拼音Biǎn Zhú Cè别名小扁草、扇子草、滚龙细辛、草灵芝、小石菖蒲、苍草、复生草、扁竹兰、消疝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叉柱岩菖蒲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fieldia

  • 含羞草根

    《中药大辞典》:含羞草根药材名称含羞草根拼音Hán Xiū Cǎo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含羞草的根。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化学成分从干燥的根中可提得生物碱、内酯性物质和黄

  • 山扁豆子

    药材名称山扁豆子拼音Shān Biǎn Dòu Zi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扁豆的种子。性味《现代实用中药》:"微苦。"功能主治《现代实用中药》:"

  • 酒饼婆

    《中药大辞典》:酒饼婆药材名称酒饼婆拼音Jiǔ Bǐnɡ Pó别名酒饼叶、石龙叶、土枇杷(《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紫玉盘的叶或根。原形态紫玉盘,又名:油椎,酒饼

  • 牛目椒

    药材名称牛目椒拼音Niú Mù Jiāo别名白节藤、九牛入程、扣带锁红、牛目周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钱科植物华马钱、伞花马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trychnos c

  • 茄花

    《中药大辞典》:茄花药材名称茄花拼音Qié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花。功能主治《纲目》:"治金疮,牙痛。"复方治牙痛:秋茄花干之,旋烧研涂痛处。(《海上名方

  • 鹤脑

    药材名称鹤脑拼音Hè Nǎo英文名red-Crested crane brains, red-Crowned crane brains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来源药材基源:为鹤科动物丹顶鹤的脑髓。拉丁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