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

《中药大辞典》:冰

药材名称

拼音Bīnɡ

别名凌(《纲目》)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大寒,无毒。"

功能主治退热消暑,解渴除烦。治伤寒阳毒,热甚昏迷,中暑烦渴。

①《本草拾遗》:"主去热烦。"

②《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

③《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

用法用量内服:含化.外用:罨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冰

药材名称

拼音Bīnɡ

英文名ice

别名凌、石水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ce

原形态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常为细粒致密块体;或为具六方对称的雏晶、树枝状连晶等(见于雪花、霜华、冰花),或具同心状结构(如冰雹)、钟乳状结构(岩洞中钟乳冰、石笋冰);很少见片、板状的规则集合体。无色透明,含气泡、裂隙处呈乳白色或混浊的白色;大块纯净的冰,散射光略带淡蓝色调。无解理,断口贝壳状、次贝壳状。硬度1.5。性脆、易碎。相对密度0.917。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冰分布于冰川、雪山外,北方各省区冬冷见冰雪,秋凉见霜,夏晶天然产的冰可见于低温岩洞中(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冻结成冰),不论南北均属罕见。

资源分布:人工制冰在全国四季均有产出。

性味甘;大寒;无毒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退热消暑;解渴除烦。主伤寒阳毒;热甚昏迷;中暑烦渴

用法用量内服:含化。外用:罨敷。

注意不可过食。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去热烦。

2.《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

3.《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

4.《医林纂要》:凡天行热毒,伤寒阳毒,阳明壮热,以至神气昏迷者,置冰块心胸间,即可清醒。不可过食。冰过食反伤阳,命火以衰,脾胃不能化矣。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桐叶千金藤

    药材名称桐叶千金藤拼音Tónɡ Yè Qiān Jīn Ténɡ英文名Root of Hernandialeaf Stephania别名毛千金藤。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千金

  • 小通草叶

    药材名称小通草叶拼音Xiǎo Tōnɡ Cǎo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拉雅旌节花等的嫩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Thoms

  • 黄蘑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蘑菇药材名称黄蘑菇别名黄粉牛肝、黄牛肝、黄衣牛肝、黄色猪口茸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黄蘑菇Pulveroboletus ravenelii (Berk. et Curt.

  • 茅香花

    药材名称茅香花拼音Máo Xiānɡ Huā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茅香的花序。夏季采集。原形态茅香(《本草拾遗》),又名:香麻(《本草图经》),香茅(《纲目》),香草。多年生草本。

  • 榕须

    《中药大辞典》:榕须药材名称榕须拼音Rónɡ Xū别名半天吊(《生草药性备要》),吊风根、榕树须(《岭南采药录》),榕树吊须(《广东中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气根。全年可

  • 蒌蒿

    《中药大辞典》:蒌蒿药材名称蒌蒿拼音Lóu Hāo别名蒌(《诗经》),购、蔏蒌(《尔雅》)。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蒌蒿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2米。叶有柄,互生,羽状深裂,裂片

  • 芦荟叶

    《中药大辞典》:芦荟叶药材名称芦荟叶拼音Lú Huì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或库拉索芦荟的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原形态①斑纹芦荟,又名:油葱

  • 车桑仔根

    药材名称车桑仔根拼音Chē Sānɡ Zǎi Gēn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坡柳的根。全年可采。功能主治消肿解毒。复方①治牙痛:车桑仔鲜根一至二两。水煎服。②治风毒流注:车桑仔干根一至二两

  • 商陆叶

    药材名称商陆叶拼音Shānɡ L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hytolacca acinosa Roxb.[P。Esculentavan Houtt.」2.P

  • 蛤蜊

    《中药大辞典》:蛤蜊药材名称蛤蜊拼音Gé Lí别名吹潮(《动物学大辞典》),沙蛤、沙蜊(《泉州本草》)。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或其他种蛤蜊的肉。全年均可捕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