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刀豆壳

刀豆壳

药材名称刀豆壳

拼音Dāo Dòu Ké

出处《医林纂要》

来源为豆科植物刀豆果壳。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去种子,将果壳晒至全干。贮藏干燥通风处,防虫蛀。

生境分部主产江苏、湖北、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果壳具扭曲粗壮的果柄;荚果长剑状,略作螺旋形扭曲或破碎,长可达30厘米,宽约4.5厘米,先端尖,微弯,外表面黄色至深黄色,具皱纹,散生黑色斑点,被有稀疏短毛及斜向排列的白色细条纹,内面有白色海绵状物。未开裂的荚果,在腹背缝线处各有肋1条。果皮带纤维性。以长而宽大、完整、外面黄色、内部洁白无虫蛀者为佳。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

性味甘,平。

①(《医林纂要》:"甘苦咸,平。"

②《泉州本草》:"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和中下气,散瘀活血。治反胃,呃逆,久痢,经闭,喉痹,喉癣。

①《医林纂要》:"和中,交心肾,止呃逆。"

②《重庆草药》:"散瘀活血。治腰痛,血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复方①治膈食呕吐,不能吞咽:刀豆壳五钱,咸橄榄三粒,半夏三钱。煎汤服。(《泉州本草》)

②治虚寒呃逆:刀豆壳烧灰存性,研末,每次二至三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久痢:刀豆荚饭上蒸熟,蘸糖食。(《种福堂公选良方》)

④治腰痛:刀豆壳烧存性研末,好酒调服,外以皂角烧烟熏之。(《万氏家抄方》)

⑤治妇女经闭、腹胁胀痛:刀豆壳焙为末,每服一钱,黄酒下,少加麝香尤妙。(《经验广集》)

⑥治喉痹:刀豆壳(烧存性)、膏黛,共研末吹之。(《泉州本草》)

⑦治喉癣:刀豆壳烧灰,以二、三厘吹之。(《张氏秘效方》)

⑧治牙根臭烂:刀豆壳烧灰,加冰片擦上,涎出即安。(《医方一盘珠》)

⑨治颈淋巴结结核初起:鲜刀豆壳一两,鸭蛋一个。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马鞍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鞍藤药材名称马鞍藤拼音Mǎ ān Ténɡ别名厚藤、海茹藤、二裂牵牛、红花马鞍藤、马蹄草来源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二叶红薯Ipomoea pescarpae (L.)Swee

  • 杧果叶

    《中药大辞典》:杧果叶药材名称杧果叶拼音Mánɡ Guǒ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叶片,随时可采。化学成分含抗坏血酸237毫克%、鞣质11.73%、杧果甙6.9

  • 猪獠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猪獠参药材名称猪獠参拼音Zhū Liáo Shēn别名鸭肾参、土洋参、小长距兰、蛇蓼子来源兰科舌唇兰属植物小舌唇兰Platanthera minor (Miq.)Reic

  • 竹菌

    药材名称竹菌拼音Zhú Jūn别名肉球菌、竹生、竹球菌、竹荷包、竹包、竹宝、竹寄生、竹生肉球来源药材基源:为肉座菌科真菌竹生肉球菌的子座。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ngleromyces goetzi P

  • 白细辛

    药材名称白细辛拼音Bái Xì Xīn别名贝茜花(《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单叶升麻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长达10厘米。

  • 金鸡尾

    《中药大辞典》:金鸡尾药材名称金鸡尾拼音Jīn Jī Wěi别名凤尾草(《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掌羽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倾斜

  • 蜈蚣藻

    药材名称蜈蚣藻拼音Wú Gōnɡ Zǎo别名海赤菜、冬家烂、膏菜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蜈蚣藻及舌状蜈蚣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rateloupia filicina(Wulf.)C.Ag

  • 桃树胶

    药材名称桃树胶拼音Táo Shù Jiāo别名桃胶来源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树干上流出的树脂。夏秋采收,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活血,益

  • 干地黄

    《中药大辞典》:干地黄药材名称干地黄拼音Gān Dì Huánɡ别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出处《本经》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10~1

  • 血余

    《中药大辞典》:血余药材名称血余拼音Xuè Yú别名发髭(《本经》),乱发(《金匮要略》)。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人的头发。收集人发,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后晒干。商品均加工成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