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咸秋石

咸秋石

:咸秋石

药材名称咸秋石

来源食盐泉水煎熬而成。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

用法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中华本草》:咸秋石

药材名称咸秋石

拼音Xián Qiū Shí

出处参见“秋石”条。

来源药材基源:为食盐的人工煅制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生境分部主产于安徽桐城。销福建及上海、汉口、广州、天津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为细粒集合体。完整者呈盆状、馒头状;上端截平,中间略下凹,下端半圆形,直径6-7cm。表面平滑,白色或淡黄白色,有光泽;不透明。体较重,质硬而脆,易砸碎,断面呈不规则晶粒,具玻璃样光泽。易潮解。气微,味咸。本品易溶于水。(彩照25) 以块整、色白、有光泽、具咸味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氯59.82%,硫酸盐0.70%,钠38.79%,钾0.49%,钙0.29%,稀盐酸不溶物0.02%等,主要成分为氯化钠(NaCl)。

鉴别取本品0.5g,加水5ml,使溶解,滤过,滤液显钠盐和氯化物的各种反应(参见“大青盐”条)。

炮制食盐加洁净泉水煎煮,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发,干燥成粉霜,再将粉霜放在有盖的瓷碗内,置炉火上煅2小时,冷却后即凝成块状固体。

性味咸;寒;无毒

归经心;肾;肺经

功能主治滋阴涩精;清心降火。主骨蒸劳热;虚劳咳嗽;遗精;赤白带下;暑热心烦;口疮;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次1.5-4.5g,每日2次;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喉。

注意水肿患者慎服。水肿消退后,可用本品代替食盐。每日不超过2g。

1.《宝庆本草折衷》:“患肿渴及嗽,更服盐,反增其极矣。”2.南药《中草药学》:“为水肿患者的食盐代用品,但不宜太多。”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狭叶海金沙

    药材名称狭叶海金沙拼音Xiá Yè Hǎi Jīn Shā英文名Small-spiked Climbing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金沙科植物狭叶海金沙的全草或孢子。拉丁植

  • 马牙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牙七药材名称马牙七拼音Mǎ Yá Qī别名九子莲[陕西太白山]来源兰科虾脊兰属植物流苏虾脊兰Calanthe fimbriata Franch.和剑叶虾脊兰(窄叶虾脊兰

  • 广西花点草根

    药材名称广西花点草根拼音Guǎnɡ Xī Huā Diǎn Cǎ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广西紫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eocnide kwangsiensis Hand.-Mazz

  • 芨芨草花

    药材名称芨芨草花拼音Jī Jī Cǎo Huā别名芨芨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 Nevski采收和储藏:夏

  • 地皮消

    《中药大辞典》:地皮消药材名称地皮消拼音Dì Pí Xiāo别名地皮胶、刀口药、蛆药(《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喜栎小苞爵床的全草。夏、秋采集,切碎,晒

  • 豺皮樟

    《全国中草药汇编》:豺皮樟药材名称豺皮樟拼音Chái Pí Zhānɡ别名大灰木、百叶仔、白柴、香叶子来源樟科黄肉楠属(六驳属)植物豺皮黄肉楠Actinodaphne chinen

  • 刮筋板

    《全国中草药汇编》:刮筋板药材名称刮筋板拼音Guā Jīn Bǎn别名刮金板来源大戟科土沉香属植物草沉香Excoecaria acerifclia F. Did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苦

  • 苹果叶

    《中药大辞典》:苹果叶药材名称苹果叶拼音Pínɡ Guǒ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苹果的叶片。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敷脐上治阴症。又治产后血迷,经水不调,

  • 白鱼

    《中药大辞典》:白鱼药材名称白鱼拼音Bái Yú别名鲌鱼(《滇南本草》),鱎鱼(《纲目》),白扁鱼(《本草求原》)。出处孟诜来源为鲤科动物翘嘴红鲌的肉。原形态体侧扁,延长,头背面平

  • 牛膝

    《中国药典》:牛膝药材名称牛膝拼音Niú Xī英文名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别名怀牛膝、牛髁膝、山苋菜、对节草、红牛膝、杜牛膝、土牛膝[野生品]来源本品为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