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团叶鳞始蕨

团叶鳞始蕨

药材名称团叶鳞始蕨

拼音Tuán Yè Lín Shǐ Jué

英文名Orbicular Lindsaea

别名团叶陵齿蕨、鱼眼蕨、螺视蕨、七星剑、月影草、金钱草田螺掩、高脚假铁线草

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团叶鳞始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saea orbiculata(lam.)Mett.Ex Kuh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株高25-30cm。根茎短而横走,密被棕色钻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5-20cm,禾秆色,下部棕色,腹面扁平或有浅纵沟,背面弧形;叶片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0-20cm,宽1.5-2cm,一回羽状,有时下部二回羽状;羽片15-20对,互生或略斜向上,斜圆扇形或近圆形,基部内缘凹入,下缘平直,外缘圆面有不整齐的尖牙齿,长7-10mm,宽10-12mm;叶脉二叉分枝。孢子囊群沿羽片上部边缘着生;囊群盖线形,膜质,向外开展,边缘有细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100m的溪边林下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状茎圆柱形,表面密生红棕色狭小的鳞片,基下着生众多灰褐色须根。叶柄长5-11cm,栗褐色,上面有沟,下面稍圆,光滑;叶片长条状披针形,长15-20cm,宽1.5-2cm,一至二回羽状,纸质,灰绿色;叶轴禾秆色,有四棱,羽片有短柄,团扇形,基部内缘凹入,下缘平直,外缘圆而有不整齐的尖牙齿,叶脉多回二叉,扇形;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的连接脉上,靠近叶缘,连续分布;孢子囊盖线形,棕色,有细齿牙。质韧,气微,味淡、微苦。

性味苦;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主痢疾;疮疥;枪弹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及镇痛的功能。用于枪弹伤、痢疾、疮疥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僵蛹

    《中药大辞典》:僵蛹药材名称僵蛹拼音Jiānɡ Yǒnɡ出处《中草药通讯》6:5,1972来源为蚕蛹经白僵菌发酵的制成品。制法取白僵菌在25~28℃下经斜面培养10~12天,再将菌种用煮茧液作液体扩大

  • 绛梨木子

    《中药大辞典》:绛梨木子药材名称绛梨木子拼音Jiànɡ Lí Mù Zǐ别名打枪子(《分类草药性》),叫梨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叫耳母子,叫铃子(《四川中药志》),

  • 岩松鼠骨

    药材名称岩松鼠骨拼音Yán Sōnɡ Shǔ Gǔ英文名Sciurus, Squirre bone别名臊挠子骨(《中国药用动物志》)。原动物岩松鼠又名:扫毛子、石老鼠(《中国药用动物志》)出处始载于《

  • 羊角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角藤药材名称羊角藤拼音Yánɡ Jiǎo Ténɡ别名乌苑藤、巴戟天[福建]来源茜草科巴戟天(羊角藤)属植物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L.,以

  • 金鱼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鱼藤药材名称金鱼藤别名豆瓣鹿衔、肉质伏石蕨、鸡嘴鹿衔、金碎石、石串连、底线通筋来源蕨类水龙骨科金鱼藤Lemmaphyllum carnosum (Wall.) Presl,以全草

  • 白炭

    药材名称白炭拼音Bái Tàn别名火炭(《千金方》),无纹炭(《圣济总录》),木炭(《普济方》),焊炭(《经验方》)。出处《纲目》来源为木炭之坚紧无纹、烧时焰发白色者。功能主治治肠

  • 阿利藤

    药材名称阿利藤拼音ā Lì Ténɡ别名念珠藤(《广州植物志》),瓜子藤、瓜子英、山红木、过山香、春根藤、过骨边(《福建民间草药》),瓜子金(《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七里香(《福建

  • 白金果榄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金果榄药材名称白金果榄别名山总管、百解薯、银袋、苦凉藤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百解马兜铃Aristolochia westlandii Hemsl.,以块根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

  • 大虎耳草

    《中药大辞典》:大虎耳草药材名称大虎耳草拼音Dà Hǔ ěr Cǎo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虎耳草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须状,有毛。茎直立,高约20厘米,肉质,疏

  • 柿皮

    《中药大辞典》:柿皮药材名称柿皮拼音Shì Pí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外果皮。功能主治贴疔疮、无名肿毒。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柿皮药材名称柿皮拼音Shì P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