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叶山桂

大叶山桂

药材名称大叶山桂

拼音Dà Yè Shān Guì

别名大山桂、三条筋、胶桂、鸭母桂、土肉桂

来源为樟科樟属植物钝叶桂Cinnamomum obtusifolium (roxb.) Nees,以树皮入药。四季可采,洗净切片,阴干或晒干研粉,亦可鲜用。

原形态为常绿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或黑褐色,有肉桂樟脑香气;枝常对生,近四棱形,节上稍肥大。叶对生,革质,叶柄带褐色,叶片长椭圆形,长10厘米以上,可达30余厘米,宽4~7厘米,可达16厘米,先端钝圆至微凹,基部钝,全缘,离基三出脉明显,期间有横向平行细脉,上面橄榄绿色而光亮,下面淡绿色,无毛。夏季开黄绿色小花,集成圆锥花序;花被6;雄蕊9个;退化雄蕊3。果实椭圆形,橄榄绿色,顶端有小突尖,基部有浅杯状的宿存花被,边缘常可见6圆齿状裂片。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密林中,箐沟边或林谷阴湿处。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有分布。

炮制洗净切片,阴干或晒干研粉,亦可鲜用。

性味甘、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止血,接骨。用于胃寒疼痛,虚寒泄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阳痿,闭经;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蛇咬伤。

用法用量干粉3~5分,水冲服;或3~5钱,水煎服。外用鲜树皮适量捣烂调水敷,或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老虎刺

    药材名称老虎刺别名假虎刺、绣花针、三棵针、刺檀香、刺郎果、黑奶奶果来源夹竹桃科老虎刺Carissa spinarum 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福建、贵州、云南。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消炎,解热,止痛

  • 琼越线蕨

    药材名称琼越线蕨拼音Qiónɡ Yuè Xiàn Jué英文名Bon Colysis别名石韦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琼越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b

  • 单体蕊黄芪

    药材名称单体蕊黄芪别名色卡[藏名]来源豆科单体蕊黄芪Astragalus monadelphus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若尔盖。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

  • 披针叶兔耳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披针叶兔耳风药材名称披针叶兔耳风拼音Pī Zhēn Yè Tù ěr Fēnɡ别名小血金丹、肺经草来源菊科兔耳风属植物披针叶兔耳风Ainsliaea lanci

  • 狗头骨

    药材名称狗头骨拼音Gǒu Tóu G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头骨。性味①《别录》:"平。"②《纲目》:"甘酸,平,无毒。"功能主治治久痢

  • 大叶菜

    药材名称大叶菜拼音Dà Yè Cài别名梭罗草(《贵州民间药物》),山扁柏、水柏枝、山棍草(《广西药植名录》),石上柏(《新医学》(6、7):58,1971)。出处《贵州

  • 鳙鱼头

    药材名称鳙鱼头拼音Yōnɡ Yú Tóu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鳙鱼的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捞后,取其头

  • 鹿头肉

    《中药大辞典》:鹿头肉药材名称鹿头肉拼音Lù Tóu Ròu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头上的肉。性味《千金·食治》:"平。

  • 蓝花绿绒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花绿绒蒿药材名称蓝花绿绒蒿来源罂粟科蓝花绿绒蒿Meconopsis henrici Franc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苦、涩,微温。功能主治镇痛调经,活血散瘀。主治胃

  • 柠条

    《全国中草药汇编》:柠条药材名称柠条拼音Nínɡ Tiáo别名马集柴、老虎刺来源豆科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 Fu et Keng,以根、花、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