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叶蒟

大叶蒟

药材名称大叶蒟

拼音Dà Yè Jǔ

别名小肠风、野胡椒、山胡椒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大叶蒟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laetispicumC.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大叶蒟 木质攀援藤本,长达10m。枝无毛,干时变淡褐色。叶革质,有透明腺点,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稀椭圆形,长12-17cm,宽4-9cm,先端短渐尖,基部斜心形,两耳圆且常重叠,上面无毛,下面疏被长柔毛,叶脉羽状,但基部常有5条比较明显的掌状脉,最上1对离基5-8cm从中脉发出;叶柄短,一侧长2-5mm,另一侧长6-10mm,被短柔毛;叶鞘长2-3mm。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约10cm;总花梗长1-1.5cm,无毛;花序轴被毛;苞片阔倒卵形,盾状,有缘毛;雄蕊2枚,花药2室,花丝肥厚,长约1.2mm;雌花序与雄花序近等长,在果期延长并增粗;花序轴密被粗毛;苞片倒卵状长圆形,上面贴生于花序轴上,仅边缘分离,盾状,有缘毛;子房卵形,柱头4,先端短尖。浆果近球形,直径约5mm,果柄与果近等长。花期8-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中,攀援于树上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表面淡褐色,有细纵纹,叶稍卷折,革质,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0-16cm,宽3-8cm,基部两侧偏斜,常具重叠的两耳,叶背有稀疏的长柔毛;叶柄较短,有柔毛。有时可见穗状花序,花序轴具毛。气香,味辛辣。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活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泡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细叶藤柑

    药材名称细叶藤柑别名蜈蚣藤、细叶石柑、百足藤、雄鸡尾来源天南星科细叶藤柑Pothos repens (Lour.) 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除湿凉血,止痛

  • 鸟不宿

    药材名称鸟不宿拼音Niǎo Bú Sù别名鸟不踏、刺根白皮(汪连仕《采药书》),鸟不停(《周益生家宝方》),老虎草、昏树(《纲目拾遗》)。出处汪连仕《采药书》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或

  • 小白棉

    药材名称小白棉拼音Xiǎo Bái Mián英文名Hoary Bluebellflower别名草补药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灰毛蓝钟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n

  • 金盏草

    《中药大辞典》:金盏草药材名称金盏草拼音Jīn Zhǎn Cǎo别名金盏花、醒酒花(《宛陵集》诗注),金盏儿花(《救荒本草》),长春花(《纲目》),长春菊(《学圃杂巯》),金仙花、长春草(《现代实用中

  • 全缘凤尾蕨

    药材名称全缘凤尾蕨拼音Quán Yuán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Conspicuous Brake别名鸡脚莲、井口边草、巴墙草、蒲山剑、铁蕨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

  • 漆大姑根

    《中药大辞典》:漆大姑根药材名称漆大姑根拼音Qī Dà Gū Gēn出处《广州常用草药集》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的根。功能主治《广州常用草药集》:"治疴呕痧症,炒熟煎茶可治红白

  • 红刺藤

    药材名称红刺藤别名小和尚头、细叶红根来源蔷薇科红刺藤Rosa multiflora var. brachacantha (Focke) Rehd. et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苦,平

  • 紫花络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花络石药材名称紫花络石别名掰掰果、牛角藤、车藤、藤杜仲[湖南]来源夹竹桃科紫花络石Trachelospermum axillare Hook. f.,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

  • 无花果根

    《中药大辞典》:无花果根药材名称无花果根拼音Wú Huā Guǒ Gēn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桑科植物无花果的根,秋后采收。原形态详"无花果"条。功能主治治筋骨疼痛,痔

  • 绒白乳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绒白乳菇药材名称绒白乳菇别名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陕西、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