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小垂头菊

小垂头菊

药材名称小垂头菊

拼音Xiǎo Chuí Tóu Jú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矮垂头菊的全草或花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emanthodium humile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矮垂关菊 矮小草本,高5-15cm。茎上部被黑褐色密绵毛,或有时混有白色蛛丝毛。叶片近革质;基生叶卵形,长2-3cm,宽1.5-2.5cm,基部短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数个粗齿,上面无毛,或初时被疏蛛丝状毛,后渐脱落,下面被白色茸毛,有长的叶柄;茎生叶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条形,边缘有粗齿,下面有白色毛,有短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半下垂;总苞片条状披针形,长12-15mm,被黑色和白色密长柔毛;花异型,舌状花黄色,舌片倒披针形,先端有2-3个小齿;筒状花黄色,长约8mm,筒状锥形。瘦果长圆形;冠毛白色,长6-7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地和多石砾的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皱缩成团,冠毛白色,多数与总苞片近等长,花序直径1.2-1.7cm,总苞墨绿色,披针形,无毛,长约10mm;舌状花一层,黄色,皱缩,完整的舌片条状披针形,有平行直脉纹数条;管状花长约8mm,黑褐色,先端5浅裂,雄蕊5,聚药,暗紫色,柱头2裂,黑褐色。瘦果长圆形,长6-7mm。体轻,质软。气芳香,味微甘。 以色黄、气芳香者为佳。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水消肿。主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身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唇香科科

    药材名称大唇香科科拼音Dà Chún Xiānɡ Kē Kē别名山苏麻;野薄荷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大唇香科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ucrium labiosum C.Y.Wu et S

  • 落花生油

    药材名称落花生油拼音Luò Huā Shēnɡ Yóu别名果油、花生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榨出之脂肪油。化学成分花生油中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

  • 吊竹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竹梅药材名称吊竹梅拼音Diào Zhú Méi别名花叶竹夹菜、红莲、鸭舌红、金发草、白带草、紫背鸭跖草、红竹壳菜、百毒散来源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水竹

  • 岗边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岗边菊药材名称岗边菊别名大风草来源菊科紫菀属植物琴叶紫菀Aster panduratus Nees ex Walp.[A. fordii Hem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 蜻蜓

    《全国中草药汇编》:蜻蜓药材名称蜻蜓拼音Qīnɡ Tínɡ别名大蜻蜓、绿蜻蜓来源昆虫纲蜻蜓目蜓科大蜻蜓Anax parthenope Selys.,以干燥成虫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

  • 野茶子

    《中药大辞典》:野茶子药材名称野茶子拼音Yě Chá Zǐ出处《四川滞洪药志》来源为山茶科植物钝叶柃的果实。原形态小灌木,高1~2米。小枝较粗糙。叶互生,革质,叶形变化很大,披针形、长椭圆形

  • 樗白皮

    《中药大辞典》:樗白皮药材名称樗白皮拼音Chū Bái Pí别名樗皮(《日华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陕西中药志》)。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

  • 芸苔

    药材名称芸苔拼音Yún Tái别名胡菜(《通俗文》),寒菜(《百病方》),台菜(《埤雅》),芸薹菜(《日用本草》),薹芥(《沛志)),青菜(《随息居饮食谱》),红油菜(《四川中药志

  • 雄黄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雄黄豆药材名称雄黄豆拼音Xiónɡ Huánɡ Dòu别名腊肠豆、排钱豆来源豆科雄黄豆Cassia javanica L. var. indo-chi

  • 椿白皮

    《中药大辞典》:椿白皮药材名称椿白皮拼音Chūn Bái Pí别名香椿皮(《经验方》),春颠皮(《分类草药性》)。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全年均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