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小白花苏

小白花苏

《中药大辞典》:小白花苏

药材名称小白花苏

拼音Xiǎo Bái Huā Sū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玄参科植物独脚金全草。夏、秋采集。切碎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簇生或单生,高20~50厘米。茎直立,一般不分杖或少分枝。叶疏少,生于下部的对生或近互生,生于上部的互生,叶片线形,长1~2.5厘米,宽O.2~0.3厘米。稀疏的穗状花序顶生,梢端花渐密集;小花紫蓝色或白色。蒴果,瓶形,萼宿存。种子多数。

生境分部常寄生于其它植物的根上。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渗湿,利尿。治膀胱炎,尿道炎,肾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白花苏

药材名称小白花苏

拼音Xiǎo Bái Huā Sū

英文名Herb of Big Striga

别名干草、小白花草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大独脚鑫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iga masuria (Ham. Xe Benth.) Ben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

原形态独脚金一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被刚毛。茎直立,一般不分枝或少分枝,四棱形。叶生于下部的对生或近互生,上部的互生;叶片全部线形,长2-3cm,宽0.2-0.3cm。花单生,少在茎顶端集成穗状花序;花萼长约1cm,果期增大,具15条棱,裂片几乎与筒部等长,条状椭圆形;花冠粉红色、白色或黄色,花冠筒长近2cm,近先端向前弯曲,上唇短于下唇的一半,叉状凹缺;雄蕊4,二强,内蒙。蒴果卵圆状,长约6mm。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及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健脾消积;清热利湿。主小儿疳积;食欲不振、黄疸、水肿、小便淋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电灯花

    药材名称电灯花来源花葱科花葱属植物花葱Polemonium laxiflorum Kitam.[P. liniflorum V. vassil.; P. caeruleum L. ssp. Vulga

  • 芦茎

    《中药大辞典》:芦茎药材名称芦茎拼音Lú Jīnɡ别名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夏、秋采取。化学成分含纤维素38.64~40.

  • 长叶山芝麻

    药材名称长叶山芝麻拼音Chánɡ Yè Shān Zhī Mɑ别名野芝麻、野芝麻棵(《云南中草药》),山芝麻(《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呼领(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梧桐科

  • 石榴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榴花药材名称石榴花拼音Shí Liu Huā来源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以花入药。夏秋采,晒干。性味酸、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杀虫

  • 九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头草药材名称九头草拼音Jiǔ Tóu Cǎo别名小九股牛来源石竹科蝇子草属植物九头草Silene tenuis Willd.,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苦,平。

  • 野拔子

    药材名称野拔子拼音Yě Bá Zǐ英文名all-grass of Rugulose Elsholtzia别名香苏草、野苏、野香苏、崩疮药、扫把茶、膜悠麻、小苏苏棵、里香薷、狗尾巴香、山香、鬼米香条、小

  • 马桂花

    《中药大辞典》:马桂花药材名称马桂花拼音Mǎ Guì Huā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紫金牛科植物长圆叶酸藤子的果实。夏秋采摘,晒干。原形态长圆叶酸藤子,又名:断骨藤、多脉信筒子。藤状灌木

  • 棘针

    《中药大辞典》:棘针药材名称棘针拼音Jí Zhēn别名白棘(《本经》),棘刺、枣针(《别录》),赤龙爪(《普济方》)。出处《本经》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棘刺。性味①《本经》:"味辛

  • 忍冬藤

    《中国药典》:忍冬藤药材名称忍冬藤拼音Rěn Dōnɡ Ténɡ英文名CAULIS LONICERAE别名忍冬、银花藤、金银藤来源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

  • 庵 (艹闾)

    药材名称庵 (艹闾)拼音ān ( Cǎo Lǘ )英文名all-grass of keiske Wormwood别名庵(艹闾)草、庵 (艹闾)篙、淹 (艹闾)、覆(艹闾)、臭篙、庵蒿出处出自《神农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