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尖苞柊叶根

尖苞柊叶根

药材名称尖苞柊叶根

拼音Jiān Bāo Zhōnɡ Yè Gēn

来源药材基源:为竹芋科植物尖苞柊叶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rynium placentarium(Lour.)Merr.[Phyllodes placentarium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尖苞柊叶,多年生草本,高1-2m。叶基生;叶柄长约30cm;叶枕长2-3cm;叶片长圆状被针形或卵状被针形,长30-55cm,宽12-20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两面均无毛。头状花序无总花梗,自叶鞘生出,近球形,直径3-5cm,稠密,由4-5或更多之小穗组成;外面的苞片淡黄色,长圆形,长2-2.5cm,宽7-10mm,先端有硬尖头,内藏小花1对;花白色,长约2cm;萼片披针形,长约5mm,无毛;花冠管长约8mm,裂片椭圆形,长约5mm,宽约2mm;外轮退化雄蕊倒卵形,长约5mm,内轮的较短;子房无毛或先端被小柔毛,仅1室发育,另2室的胚珠退化。果长圆形,长约1.2cm,外果皮薄,内有种子1颗。种子椭圆形,长8-10mm,被红色假种皮。花期2-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谷、林下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感冒发热;肝炎;痢疾;小便赤痛;口腔溃烂;吐血;衄血;血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寄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寄生药材名称石寄生拼音Shí Jì Shēnɡ来源地衣类指状珊瑚枝Stereocaulon paschale Hoffm.,以地衣体入药。生境分部分布于陕西。

  • 海桐树

    药材名称海桐树拼音Hǎi Tónɡ Shù别名山枝条、山枝仁[四川]、山栀茶[贵州]、柞木仁、满山香[广西]来源海桐科植物崖花海桐Pittosporum illicioides M

  • 薤叶

    药材名称薤叶拼音Xiè Yè出处《政和本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薤白"条。功能主治①《肘后方》:"治疥疮,煮洗佳,捣如泥

  • 高粱米糠

    药材名称高粱米糠拼音Gāo Liɑnɡ Mǐ K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高粱的种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rghom vulgare Pers.采收和储藏:收集加工高粱时春下的种皮,晒干。原

  • 毛叶黄药

    药材名称毛叶黄药拼音Máo Yè Huánɡ Yào别名狗屁藤、臭屁藤、白鸡屎藤、黄根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云南鸡矢藤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ederria yunnanensis (Le

  • 大叶桉果

    药材名称大叶桉果拼音Dà Yè ān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大叶桉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alyptus robusta Smith采收和储藏:春、秋两季采收,晒干。原形态大乔木

  • 柴胡叶链荚豆

    药材名称柴胡叶链荚豆拼音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英文名Bupleurum-leaf Alysicarpus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柴胡叶链荚豆的全

  • 茵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茵芋药材名称茵芋拼音Yīn Yù别名黄山桂来源芸香科茵芋Skimmia reevesiana Fortune,以叶入药。生境分部东南沿海各省至湖南、湖北、广西、贵州。毒性

  • 《中药大辞典》:橘药材名称橘拼音Jú别名黄橘(《本草图经》)。出处《本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原形态①福橘(《泉南杂志》),又名:绿橘(《纲目》),红橘、大红蜜描

  • 黄草花

    药材名称黄草花拼音Huánɡ Cǎo Huā出处《月王药诊》已有记载。《四部医典》载:"生长在灌本林中,叶厚,花黄白色。"可见本品在唐代西藏已入药。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灰绿黄茧的全草。拉丁植物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