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尖齿耳蕨

尖齿耳蕨

药材名称尖齿耳蕨

拼音Jiān Chǐ ěr Jué

英文名Sharp-tooth Shield Fern

别名山鸡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尖齿耳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acutidens Chris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洗净,鲜用或晒干;或除去叶,将根茎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45-60cm。根茎短而直立,顶部及叶柄基部被棕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8-28cm,叶片纸质,萎缩,线状披针形长30-35cm,先端羽状浅裂,渐尖而呈长尾状,基部不缩短,一回羽状深裂;羽片栉次展开,25-40对,互生,长2.5-3cm,宽7-10mm,近于无柄,镰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上面耳形,下面截形,急尖,边缘齿牙状而小,先端微呈芒状;叶脉羽状细弱,斜分叉。孢子囊群棕色,小形,背生于羽片侧脉分叉上,在中脉两侧各排成1行,上方的约10个以上,在下方的3-6个。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300m的山谷林下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台湾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45-60cm。根茎密生披针形鳞片。叶柄长18-28cm,深禾秆色,基部密生披针形鳞片,上部近光滑,叶片披针形,长30-34cm,中部宽4.5-5cm,基部不变狭,一回羽状,羽片长2.5-3cm,宽6-8mm,镰状披针形,基部上侧凸起呈尖三角形,下侧平切,边缘有前伸具芒刺的尖齿,叶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分叉的上侧小脉顶端,囊群盖圆盾形,近全缘。

性味甘;温

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平肝;和胃;止痛。主头晕;胃痛;胃、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用于胃痛、胃、十二指肠溃疡。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尖顶羊肚菜

    药材名称尖顶羊肚菜别名圆锥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尖顶羊肚菜Morchella conica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春夏之交雨后,产生于阔叶林及混交林的地

  • 榕树胶汁

    《中药大辞典》:榕树胶汁药材名称榕树胶汁拼音Rónɡ Shù Jiāo Zhī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桑种植物榕树的树脂。功能主治治目翳,赤眼,瘰疬,唇疔,牛皮癣。①《生草药性备要

  • 肉爬皂

    药材名称肉爬皂拼音Ròu Pá Zào别名水指甲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风仙花科植物短距凤仙花的全草或根。夏季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约33厘米左右。茎肉质柔软,绿色

  • 长石

    《中药大辞典》:长石药材名称长石拼音Chánɡ Shí别名方石(《本经》),直石(《吴普本草》),土石(《别录》),硬石膏(《纲目》)。出处《本经》来源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的矿石。原

  • 留兰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留兰香药材名称留兰香拼音Liú Lán Xiānɡ别名香花菜、绿薄荷、青薄荷、鱼香菜来源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 L.[M. viri

  • 蜜桶花

    药材名称蜜桶花拼音Mì Tǒnɡ Huā别名猫花、蜂糖花、蜂糖罐、野连翘、叶上花、蜂蜜果、铁林杆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来江藤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ndisia hancei Hook.

  • 高原点地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原点地梅药材名称高原点地梅别名朵的[藏名]来源报春花科高原点地梅Androsace integra (Maxim.)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西藏。性味

  • 马刀肉

    《中药大辞典》:马刀肉药材名称马刀肉拼音Mǎ Dāo Ròu出处《纲目》来源为竹蛏科动物长竹蛏的肉。性味姚可成《食物本草》:"甘,寒,无毒。"功能主治①《纲目》:&quo

  • 擘蓝

    药材名称擘蓝拼音Bò Lán别名苤蓝、撇蓝、茄连、甘蓝、玉蔓青、芥兰头、玉头、香炉菜。出处本品载于《滇南本草》,原名苤蓝。《农政全书》"芥蓝"条载:"但食根之菜,如芥、芦菔、蔓青之属,魁皆在土中;此则

  • 穿耳菝葜

    药材名称穿耳菝葜别名大托叶菝葜、翅柄菝葜、九牛力、川太来源百合科穿耳菝葜Smilax perfoliata Lour.,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强筋壮骨。治风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