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山大刀

山大刀

《中药大辞典》:山大刀

药材名称山大刀

拼音Shān Dà Dāo

别名大丹叶、暗山公(《生草药性备要》),暗山香山大颜、吹筒管(《岭南采药录》),刀斧伤(《陆川本草》),血丝罗伞、大退七(《广西中药志》),刀伤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金鸡爪、大罗伞、散血丹、假太竹(《广西中草药》)。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茜草科植物九节嫩枝。全年可采。

原形态九节,又名:九节木。

直立灌木,高1~3米。枝近四方形,后渐变为圆筒形。叶对生,纸质,椭圆状矩圆形,长8~20厘米,宽2~7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渐狭而成一柄,背脉腋内有簇毛,余秃净;托叶阔,膜质,早落。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长2~6厘米,3歧,短于上部之叶;花浅绿色或白色;萼长约2毫米,裂片短三角形;冠管阔,长约1.5毫米,裂片披针形,长约2毫米,外反;雄蕊通常5枚,着生于冠喉部;子房下位,2室,胚珠每室1颗。核果近球形,长5~7毫米,红色,光滑;小坚果有棱4~5条。花期秋季。

本植物的根(山大刀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分布我国东南部。产广东、广西。

性状干燥的幼枝近四方形。叶纸质,椭圆状矩圆形,长约8~20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渐狭成柄,呈暗红色;背面网脉突出,较明显。或有托叶残存。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含甾醇、内酯、酚性成分、有机酸。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去湿。治扁桃体炎,白喉,疮疡肿毒,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干水杀螆。"

②《岭南采药录》:"清热去湿。熏洗痔疮,煎凉茶多用之。"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白喉;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胸中滞痛;跌打损勿,骨折;蛇咬伤;疮疡肿毒。久不收口的慢性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干品)。外用:煎水熏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复方①治刀伤出血:山大刀叶捣烂或研末敷。(《陆川本草》)

②治疮疖:大罗伞叶;土牛膝叶各适量,共捣烂,用酒调,冷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③治骨折:山大刀叶研粉,酒醋调敷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白喉:取山大颜嫩芯或嫩叶5斤,加水10斤,煎成500毫升。1岁以下每日30~40毫升,1~3岁40~50毫升,4~5岁50~60毫升,6~10岁70~100毫升,加糖,分2~3次服。临床观察118例,均以山大颜为主(代替白喉抗毒素),适当配合其它药物,结果除1例死亡外,均获治愈。一般用药1~2天,临床症状即见好转,体温下降,食欲增加,咳嗽减退,二便畅通,假膜逐渐脱落;3~5天症状全部消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大刀

药材名称山大刀

拼音Shān Dà Dāo

英文名Red Psychotria Leaf, Leaf and twig of Red Psychotria

别名大丹叶、暗山公、暗山香山大颜、吹筒管、刀斧伤、血丝罗伞、大退七、脂红叶、刀伤木、火简树、大口唇、驳节兰、金鸡爪、大罗伞、散血丹、假木竹、九节、九节木、弄楼子、九节仔头、锁脚贼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九节的嫩枝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ychotria rubra (Lour.) Poir.[Antheru-ra rubra lour.; Psyhotria elliptica Ker-Gaw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1-3m。小枝近四棱形,后渐变为圆形,暗黑色。叶落归根对生,纸质;叶柄长8-20mm;托叶膜质,长4-6mm,早落;叶片长圆形、椭圆状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8-20cm,宽2.5-7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除下面脉腋内有簇毛外,两面均无毛,干时暗红色。聚伞化序常顶生;总花天酒地梗极短,近工在部3分歧;花小,白色,有短梗;萼简短,长约2mm,裂片短三角形;花冠漏斗状,花冠简长约1.5mm,冠内喉部有白毛,顶端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mm;雄蕊5,花药伸出;子房2室。核果近球形,长3-6mm,熟时红色,光滑;种子背面有纵沟。花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沟谷疏林下及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南部至东部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皱缩或破碎。完整叶呈椭圆状矩圆形,长8-20cm,先端尖或钝,基部队渐狭,上面暗红色,下面淡红色,侧脉腋内可见簇生短柔毛;叶柄长可达2cm。质脆易碎。气微,味淡。以枝嫩、叶完整、色带红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堆心菊灵(helenalin)和九节素(psycho-rubrin)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等

药理作用从山大刀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一种新的萘醌化合物九节素对体外人鼻咽癌(KB)细胞呈现显着的细胞毒性,ED50为3.0μg/ml。

性味苦;凉

归经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去湿;活血止痛。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白喉;痢疾;肠伤寒;疮疡肿毒;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或捣敷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干水杀。2.《岭南采药录》:清热去湿。熏洗痔疮,煎凉茶多用之。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白喉;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胸中滞痛;跌打损伤,骨折;蛇咬伤;疮疡肿毒,久不收口的慢性溃疡。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九头狮子草

    药材名称小九头狮子草拼音Xiǎo Jiǔ Tóu Shī Zi Cǎo别名绣球藤;铁线牡丹、小九股牛、回龙草、白木通、细木通来源药材基源:毛茛铁线莲,草质或半灌木状藤本,长0.5-4m。根短而粗壮,本

  • 狭叶荨麻

    药材名称狭叶荨麻别名螫麻子、小荨麻、哈拉海来源荨麻科荨麻属植物狭叶荨麻Urtica angustifolia Fisc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苦、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定惊,消

  • 杉寄生

    药材名称杉寄生拼音Shān Jì Shēnɡ别名枫木寄生、龙眼寄生、发冷果寄生、沙梨寄生、柿树寄生、菠萝树寄生、白蜡树寄生、八角鞘花寄生、寄生包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鞘花的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大毛桐子根

    《中药大辞典》:大毛桐子根药材名称大毛桐子根拼音Dà Máo Tónɡ Zǐ Gē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根。原形态毛桐,又名:红吊福、沉沙木、紫糠木、

  • 杨梅叶蚊母树根

    药材名称杨梅叶蚊母树根拼音Yánɡ Méi Yè Wén Mǔ Shù Gēn英文名root of Myrica-like Distylium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杨梅

  • 土沙参

    药材名称土沙参拼音Tǔ Shā Shēn别名止咳草、咳嗽草、泡参、土洋参、鸡肉参、喉节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球果牧根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syneuma chinense Hong [A

  • 芝麻菜

    药材名称芝麻菜拼音Zhī Mɑ Cài别名金堂葶苈、葶苈子、苦葶苈。出处芝麻菜,《滇南本草》始着录:"味甘、平,性微寒。治中风、暑热之症。"《植物名实图考》云:"芝麻菜,生云南。如初生菘菜,抽茎开四瓣

  • 乌药花

    药材名称乌药花拼音Wū Yào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滇常山"条。功能主治治妇人红崩,水煎,点水酒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鸡脚参

    药材名称鸡脚参拼音Jī Jiǎo Shēn别名化积药、山萝卜、地葫芦、直管花来源唇形科鸡脚参属植物鸡脚参Orthosiphon wulfenioides (Diels)Hand.-Mazz.,以根入药

  • 齿瓣延胡索

    《中药大辞典》:齿瓣延胡索药材名称齿瓣延胡索拼音Chǐ Bàn Yán Hú Suǒ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 Turschaninovii别名蓝雀花、蓝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