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岩扫把

岩扫把

《中药大辞典》:岩扫把

药材名称岩扫把

拼音Yán Sǎo Bǎ

别名水香草、连钱草《广西药植名录》),倒地掐(《药学学报》11:748.1965),龙眼草(《贵州草药》)。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毛茛科植物盾叶唐松草全草

原形态盾叶唐松草,又名:宜昌唐松草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茎短,须根细长,末端有时呈纺锤形或长圆形的块根。茎纤细,光滑无毛。基生叶为1~3回三出复叶,具长柄,基部具褐色膜质托叶;茎生叶通常具3小叶,无托叶;小叶盾形,外形为广三角状卵形、圆形或卵状圆形,长2~4厘米,宽1.5~4厘米,边缘具波状齿或钝圆粗齿,基部圆形,两面均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少;小花柄长0.5~1厘米;花白色,直径0.7~1厘米;萼片4,卵形:无花瓣;雄蕊多数,长约6毫米,花丝上部倒披针形,下部丝形,长约6毫米;雌蕊5~12枚。瘦果扁纺锤形,长4~5毫米,黄褐色。具纵纹8条,无花柱,柱头斜生;果柄长约2.5毫米。花期6月。

生境分部生于林中、溪边、路旁石缝中及阴湿岩石上。分布辽宁、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小檗碱。

性味《贵州草药》:"苦,寒。"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治小儿惊风抽搐,鹅口疮,丹毒游风。

①《中国药植志》:"全草:散寒除风,去目雾,消浮肿。治耳聋,身发黄。亦作健胃驱蛔药。"

②根:治跌打损伤。(《药学学报》(12):748,1965)

③《贵州草药》:"根:靖热解毒,驱风,解痉。"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5~6分;或煎汤。外用:煎水洗患处。

复方①治小儿抽侧背(角弓反张):岩扫把研末,每次五至六分,开水冲服。

②治小儿白口疮:岩扫把煨水,洗口腔。

③治风丹:岩扫把煨水,洗患处。(选方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岩扫把

药材名称岩扫把

拼音Yán Sǎo Bǎ

英文名Herb of Peltateleaf Meadowrue

别名水香草、连钱草龙眼草、倒地抽、石蒜还阳、羊耳、小淫羊藿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盾叶唐松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ichangense Lecoy.ex Oliv.[T.tripeltatum Maxim.;T.multipeltatum Pamp.]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根和全草,分别晒干。

原形态盾叶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14-32cm。全株无毛。根状茎斜,密生须根,须根上有纺锤形小块根。茎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叶互生;叶柄长5-12cm。叶为一至三回三出复叶;叶片长4-14cm;小叶草质,卵形、宽卵形、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长2-4cm,宽1.5-4cm,先端微钝或圆形,基部圆形或近截形,3浅裂,边缘有疏齿,小叶柄盾状着生,长1.5-2.5cm。复单歧聚伞花序有稀疏分枝;花两性,花梗丝状,长约0.3-2cm;萼片4-5,花瓣状,卵形,长约3mm,白色,早落;花瓣无;雄蕊多数,长4-6mm,花丝上部宽,下部丝状,花药椭圆形,长约0.6mm;心皮5-16,有柄,柱头近球形。瘦果近椭圆形,长约4.5mm,有约8条纵肋,柄长约1.5mm。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900m的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陕西、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1.性状鉴别 须根细如发丝,长5-10cm,直径0.3-0.5mm;表面棕褐色;质脆,易折断;味微涩。茎紫褐色,有细皱纹。羽状复叶,多皱缩,展平后小叶片宽椭圆形至近圆,盾状着生;叶面绿色,叶背暗红或淡绿色。花序梗细长,无花瓣。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壁褐色。皮层细胞3-4列,壁厚,棕黄色;内皮层凯氏带不明显。初生木质部5-7原型。

化学成分含海罂粟碱(glaucine),去氢海罂粟碱(dehydroglaucine),箭头唐松草米定碱(thalicsimidine),去氢箭头唐松草米定碱(dehydrothalicsimidine),唐松草坡芬碱(thaliporphine)。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主主治湿热黄疸;湿热痢疾;小儿惊风;目赤肿痛;丹毒游风;鹅口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1.5-2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注意虚寒证慎服。

各家论述1.《中国药植志》:全草:散寒除风,去目雾,消浮肿。治耳聋,身发黄。亦作健胃驱蛔药。

2.治跌打损伤。〔《药学学报》1965,(12):748〕。

3.《贵州草药》:根:清热解毒,驱风,解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须参

    《中药大辞典》:龙须参药材名称龙须参拼音Lónɡ Xū Shēn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来源为茄科植物刺酸浆的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绿色,有柔毛,上部分枝。叶互生;卵形

  • 小苦参

    药材名称小苦参别名白花灰毛槐、山豆根、千层皮来源豆科小苦参Sophora glauca Lesch. var. albescens Rehd. et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贵州、云南。性

  • 岩松

    《中药大辞典》:岩松药材名称岩松拼音Yán Sōnɡ别名瓦松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黄花岩松或红花岩松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①黄花岩松多年生草本,高16~

  • 虎图辣

    药材名称虎图辣拼音Hǔ Tú Là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虎图辣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主根圆柱形,分歧,外表黄褐色。茎直立,有棱,基郭带紫色,

  • 红豆七

    药材名称红豆七拼音Hónɡ Dòu Qī别名通气跌打、风车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莲叶桐科植物大花青藤的根或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gera grandiflora W.W.Smith et J.F

  • 樟柳头

    《中药大辞典》:樟柳头药材名称樟柳头拼音Zhānɡ Liǔ Tóu别名白石笋(《岭南采药录》),广东商陆(《岭南草药志》)。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姜科植物闭鞘姜的根茎。全年可采,但以秋季

  • 鸬鹚(鸬鹚)

    药材名称鸬鹚(鸬鹚)拼音Lú Cí别名鸬鹚、鸬饲、水老鸦、鱼鸦、鱼鹰、鮱鸦来源鹈形目鸬鹚科鸬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南方地区河

  • 安徽刺黄柏

    药材名称安徽刺黄柏拼音ān Huī Cì Huánɡ Bò英文名root of Anhwei Barberry别名黄柏、刺黄柏、三颗针出处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

  • 荚蒾子

    药材名称荚蒾子拼音Jiá Mí Zǐ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忍冬科植物荚蒾的果实。性味《唐本草》:"味甘。"功能主治《千金翼方》:"主破血,止痢消肿,除蛊

  • 吹风散

    《中药大辞典》:吹风散药材名称吹风散拼音Chuī Fēnɡ Sàn别名水灯盏、细风藤(《广西药植名录》),红大风藤,红十八症、大钻(《文山中草药》)。出处《文山中草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冷饭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