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川桐皮

川桐皮

药材名称川桐皮

拼音Chuān Tónɡ Pí

英文名Septemlobate Kalopanax Bark

别名茨楸、棘揪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Koidz.的树皮。全年可采,以春季为好,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枝有粗刺。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掌状5~7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骤凸,边缘有细锯齿,下面幼时有短柔毛。伞形花序聚生为圆锥花序;花白色或淡黄绿色;萼齿5;花瓣5;雄蕊5,花丝比花瓣长1倍以上;子房下位,2室,花柱2,合生成柱状,先端分离。果球形,熟时黑色。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疏林中。产于安徽、湖北、湖南、广西。

性状树皮板状或向内卷曲,厚2~7mm。外表面浅灰黑色,有灰白色斑纹,或灰绿色至黑褐色地衣附着,具纵皱纹及裂纹并有棕褐色菱形皮孔,钉刺乳头状,稍呈纵向扁长,顶端有锐刺或因除掉而留下的痕迹,钉刺基部直径0.5~1cm,较大的钉刺有的稍有环纹;内表面黄棕色,平滑,有细纵纹。质坚硬,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辛、略麻舌。

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黄酮、香豆素、树酯、精油及少量生物碱;根皮含刺楸毒甙(kalotoxin)、刺楸皂甙。

性味性平,味微苦。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膝疼痛;外用跌打损伤。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大苞甲跖草

    药材名称大苞甲跖草拼音Dà Bāo Jiǎ Zhí Cǎo别名七节风、竹叶菜、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大苞鸭

  • 翁波

    药材名称翁波拼音Wēnɡ Bō别名河柏、水怪柳、西河柳、柽柳、山川柳、温木卜、水柏枝、臭红柳。来源药材基源:为柽柳科植物宽苞水柏枝的嫩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ria bracteata R

  • 头顶一颗珠

    《全国中草药汇编》:头顶一颗珠药材名称头顶一颗珠拼音Tóu Dǐnɡ Yì Kē Zhū别名延龄草、芋儿七、狮儿七、三角七、头顶珠、天珠[果实]、地珠[根状茎]来源为百合科延龄草属

  • 野辣烟

    药材名称野辣烟拼音Yě Là Yān别名午香草、香附草、香辣烟来源菊科香青属植物粘毛香青Anaphalis bulleyana (J. E. Jeffr.)Chang,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

  • 独花兰

    药材名称独花兰别名长年兰来源兰科独花兰Changuienia amoena Chien,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苏、湖南、四川。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治咳嗽,痰中带血,热疖疔疮。用法用量

  • 鸭舌头

    《中药大辞典》:鸭舌头药材名称鸭舌头拼音Yā Shé Tou别名瓜皮草(《种子植物名称·补编》),鸭舌草、鸭舌子(《贵阳民间药草》),水充草(《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

  • 驳骨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驳骨丹药材名称驳骨丹拼音Bó Gǔ Dān别名小驳骨、细叶驳骨兰、臭黄藤来源为爵床科裹篱樵属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Justicia

  • 高山望

    药材名称高山望拼音Gāo Shān Wànɡ别名小冬桃、老来红。来源药材基源:为杜英科植物华杜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ocarpus chinensis(Gardn.et Champ.)H

  • 牙痈草

    《中药大辞典》:牙痈草药材名称牙痈草拼音Yá Yōnɡ Cǎo别名破布草、破布粘、大号疟草、一条龙、母一条根、半边龙。出处福建来源为紫草种植物披针叶琉璃草的全草。5~8月采收,晒干。原形态二

  • 葛藟果实

    《中药大辞典》:葛藟果实药材名称葛藟果实拼音Gě Lěi Guǒ Shí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的果实。夏、秋采集。性味性平,味甘。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消食。复方①治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