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散血藤

散血藤

《中药大辞典》:散血藤

药材名称散血藤

拼音Sàn Xuè Ténɡ

别名钻地风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白背钻地风藤茎

原形态白背钻地风,又名:粉叶钻地风

落叶攀援灌木。单叶对生,纸质,矩状卵圆形至长椭圆形,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阔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有白霜,密生乳状突起,除脉腋有束毛外均秃净;叶柄长2~7厘米。伞房花序顶生;花2型;边缘不育花仅一大形萼片,呈矩圆形或狭矩圆形,长3~4厘米,先端钝,乳白色,老时棕色;孕性花小,萼片4~5,花瓣4~5,雄蕊10,花柱1。蒴果顶端圆锥状,有10肋。种子多数,线形。

生境分部喜生于潮湿处。分布四川。

性味性凉,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解热毒。治瘀血凝滞,筋骨风痛及疮毒红肿。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4~6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散血藤

药材名称散血藤

拼音Sàn Xuè Ténɡ

英文名hypoglaucum Schizophragma

别名筋藤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白背钻地风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zophragma hypoglaucum Rehd.

原形态白背钻地风落叶藤状灌木,长达10cm。以气根攀援于他物上。小枝栗褐色,老枝纵裂,脱薄皮。单叶对生,纸质;叶柄长2-7cm;叶片长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8-15cm,宽4-7cm,先端阔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白色,密生乳头状突起,除脉腋有束毛外均秃净。伞房花序顶生;花二型;边缘不育花仅具一大形萼片,呈长圆形或狭长圆形,长3-4cm,先端钝,乳白色,老时棕色;能育花小;萼片4-5,花瓣4-5,雄蕊10,花柱1。蒴果,先端圆锥状,有10肋,于肋间开裂。种子多数,线形。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2000m山地沟边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藤茎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3-5mm。表面黑褐色至黑色,被微毛,节膨大,毛明显,并可见侧枝及叶痕。质较硬,不易折断,断面粉性,木部黄白色,髓部色深或中空。气微,味苦。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湿;解热毒。主风湿疼痛,热毒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g;或浸酒。外用: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粗皮蛙

    药材名称粗皮蛙拼音Cū Pí Wā英文名toad别名癞皮蛙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蛙科动物粗皮蛙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arugosa (schlegel).采收和储藏

  • 独脚蟾蜍

    《全国中草药汇编》:独脚蟾蜍药材名称独脚蟾蜍别名掌裂草葡萄、金线吊蛤蟆、石蟾蜍来源葡萄科独脚蟾蜍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unge var. glabra Diels [A.

  • 镰叶瘤足蕨

    药材名称镰叶瘤足蕨拼音Lián Yè Liú Zú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Distinct Plagiogyria别名高山瘤足蕨、小贯众、斗鸡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 假苦瓜

    药材名称假苦瓜拼音Jiǎ Kǔ Guā别名假蒲达(《本草求原》),包袱草、风船葛(《广州植物志》),鬼灯笼、三角泡、三角灯笼(《广西中药志》),金丝苦楝、眼睛草(《泉州本草》)。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

  • 墙草根

    《中药大辞典》:墙草根药材名称墙草根拼音Qiánɡ Cǎo Gēn别名白石薯、田薯(《福建中草药》),石薯、软骨石薯(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荨麻科植物墙草的根。全

  • 水稻清

    《中药大辞典》:水稻清药材名称水稻清拼音Shuǐ Dào Qīnɡ别名竹叶牛奶树、水边柳、百了草、假槟榔、细叶水榕树(《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狭叶榕(《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

  • 山橘叶

    《中药大辞典》:山橘叶药材名称山橘叶拼音Shān Jú Yè别名金豆叶(《广东中药》)。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橘的叶。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山橘(《本草求原》),又名:

  • 雷公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雷公藤药材名称雷公藤拼音Léi Gōnɡ Ténɡ别名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来源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 阿魏

    《中国药典》:阿魏药材名称阿魏拼音ā Wèi英文名RESINA FERULAE别名臭阿魏、细叶阿魏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

  • 鲛鱼皮

    药材名称鲛鱼皮拼音Jiāo Yú Pí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皮。性味①《别录》:"甘咸,无毒。"②《品汇精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