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木棉花

木棉花

《中药大辞典》:木棉花

药材名称木棉花

拼音Mù Mián Huā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木棉科植物木棉。春季采收盛开花朵,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木棉(杨孚《异物志》),又名:古贝(《南州异物志》),斑枝花(《汪右丞集》),攀枝花(《纲目》),琼枝(《梧浔杂佩》),英雄树。

大乔木,高可达25米。干和枝有短而大的圆锥形的刺;枝平伸。掌状复叶,叶柄长8~12厘米;小叶5~7枚,具柄,薄革质,矩圆形至椭圆状矩圆形,长10~20厘米,宽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或渐狭,全缘,两面均秃净。花大,红色,直径约12厘米或过之,叶前开放,聚生于枝的近顶端;萼厚革质,长3.5~4.5厘米,外面秃净,内被丝毛,分裂为阔而钝的裂片;花瓣5,肉质,矩圆形,长8~10厘米,两面多少被星状柔毛,但内面稍稀疏;雄蕊管短,多列,最内5枚于顶端分叉,每1分又有花药1枚,中间10枚较短,最外的多数,合生为5束;子房5室,胚珠多数,柱头5裂。蒴果大,矩圆形,木质,长10~15厘米,宽4.5~5厘米,果瓣内有绵毛;种子多数,倒卵形。花期3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野生或栽培。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花多皱缩,不具子房和花柄。花萼杯状,顶端3~5裂,厚革质而脆,外表棕黑色,具不规则纵皱,内面被灰黄色短绒毛;花瓣5片,分离,皱缩戌破碎,外面棕黄色或深棕色,具纵纹,被星状毛,内面红棕色,被少数星状毛;雄蕊多数,花丝红棕色,扭曲,具粗纵纹,花药大部脱落。味淡微甘。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治泄泻,痢疾,血崩,疮毒,金创出血。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痢症,白者更妙。"

②《本草求原》:"红者去赤痢,白者治白痢,同武彝茶煎常饮。"

③《岭南采药录》:"消暑。"

④《中药新编》:"利尿及健胃。"

⑤《南宁市药物志》:"去湿热。治血崩,金创。"

⑥《广西中药志》:"去湿毒,治恶疮。"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肠炎,菌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备注古书所载的木棉,常与锦葵科棉属植物混淆不分。《纲目》木棉条集解中即包括锦葵科棉属植物在内,而所述"交广木棉",乃为木棉科植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棉花

药材名称木棉花

拼音Mù Mián Huā

英文名Commen Bomhax Flower, Flower of Common Bombax

别名木棉、斑枝花、琼枝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mbax malabaricum DC. [Gossampinus malabarica (DC)Merr.]

采收和储藏:春末采收,阴干。

原形态木棉落叶大乔木,高达25m。树皮深灰色,树干常有圆锥状的粗刺,分枝干展。掌状复叶;总叶柄长10-20cm;小叶5-7枚,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0-16cm,宽3.5-5.5cm;小叶柄长1.5-4cm。花生于近枝顶叶腋,先叶开放,红色或橙红色,直径约10cm;萼杯状,厚,3-5浅裂;花瓣肉质,倒卵状长圆形,长8-10cm,两面被星状柔毛;雄蕊多数,下部合生成短管,排成3轮,内轮部分花丝上部分2叉,中间10枚雄蕊较短,不分叉,最外轮集生成5束,花药1室,肾形,盾状着生;花拄长于雄蕊;子房5室。蒴果长圆形,木质,长10-15cm,被灰白色长柔毛和星状毛,室背5瓣开裂,内有丝状绵毛。种子多数,倒卵形,黑色,藏于绵毛内。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1700m以下的干热河谷、稀树草原、雨林沟谷、低山,次生林中及村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为热带季雨林的代表树种,不耐寒,喜光,耐旱,生长迅速,萌蘖性强,深根性,抗风力强。在土层深厚肥沃的酸性、中性土壤中生长最好。

栽培技术 用播种、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开裂前采集,种子发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随采随播,也可用湿沙短期贮藏,条播,覆土2cm,平均气温20℃以上,一般4-5d可出齐苗;扦插多在2-3月或雨季进行,用长80-100cm,横径1-2cm的大枝,插入苗床10-15cm深,经常保持床上湿润;分株是自母株根部萌蘖处,连一段母根和须根截断分栽更易成活。

田间管理 实生幼苗不需移栽,苗过密时经1次间苗后,可任其生长,每月追肥1-2次。幼苗怕霜冻,第1年入冬小苗应浇水井用草覆盖,防霜冻。扦插苗栽后应遮阴、喷水,缓苗后半个月可追施薄肥,其后常中耕除草。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于缩的不规则团块状,长5-8cm;子房及花柄多脱离。花萼杯杯状,长2-4.5cm,3或5浅裂,裂片钝圆、反卷,厚革质而脆,外表棕褐色或棕黑色,有不规则细皱纹;内表面灰黄色,密被有光泽的绢毛。花瓣5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倒卵状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外表棕黄色或深棕色,密被星状毛,内表面紫棕色或红棕色,疏被星状毛。雄蕊多数,卷曲;残留花柱稍粗,略长于雄蕊。气微,味淡微甘涩。以花朵大、完整、色棕黄者为佳。

化学成分花萼含水分85.66%,蛋白质1.38%,碳水化合物11.95%,灰分1.09%,总醚抽出物0.44%,不挥发的醚抽出物0.18%。种子含蛋白质9.3%,其氨基酸组成主要有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精氨酸(arginine),甘氨酸(glycine)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种子油脂肪酸组成主要有:肉豆寇酸(myristic acid)13.44%,棕榈酸(palmitic acid)43.61%,花生酸(arachidic acid)2.32%,山萮酸(behenic acid)14.39%,亚油酸(linoleic acid)26.24%等;种子还含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a-生育酚(a-tocopherol),正-二十六烷醇(n-hexaconsanol),棕榈酸十八烷醇酯(octadeccyl palmitate),没食子酸(gallic acid),1-没食子酰-β-葡萄糖(1-galloyl-β-glucose),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鞣酸(tannic acid),葡萄糖(glucose),鼠李糖(rhamnose),木糖(xylose)。

性味甘;淡;性凉

归经脾;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血。主泄泻;痢疾;咳血;吐血;血崩;金疮出血;疮毒;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服。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痢症,白者更妙。

2.《本草求原》:红者去赤痢,白者治白痢,同武彝茶煎常饮。

3.《岭南采药录》:消暑。

4.《中药新编》:利尿及健胃。

5.《南宁市药物志》:去湿热。治血崩,金创。

6.《广西中药志》:去湿毒,治恶疮。

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肠炎,菌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园金柑

    药材名称园金柑别名甘桔、山桔子、金桔、月桔来源芸香科园金柑Fortunella japonica (Thunb.) Swingle,以根、果实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安徽、江西。化学成分果皮含金橘甙(fo

  • 霞天曲

    《中药大辞典》:霞天曲药材名称霞天曲拼音Xiá Tiān Qǔ出处《本草备要》来源为半夏等药和霞天膏制成的曲剂。制法制半夏,焦冬术、白茯苓各9斤,党参12斤,炙甘草4.5斤,广陈皮4.5斤,

  • 苦芺

    药材名称苦芺拼音Kǔ ǎo英文名Herb of Linearleaf Thitle别名钩芺、苦板、苦菜、败酱、败酱草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1.《尔雅》郭璞注:钩芺,大如拇指,中空,茎头有薹似蓟,初生

  • 石萝藦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萝藦药材名称石萝藦别名五来、水杨柳[广西]、南石萝藦、假了刁竹、满草来源萝藦科石萝藦属植物石萝藦Pentasacme championii 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挖,洗

  • 鹿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角草药材名称鹿角草拼音Lù Jiǎo Cǎo别名小号一包针、落地柏来源菊科香刺属植物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 Cass.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净,

  • 水红木根

    药材名称水红木根拼音Shuǐ Hónɡ M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物水红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Ham. Ex D. Don.采收和储

  • 兰花石参

    药材名称兰花石参拼音Lán Huā Shí Shēn别名岩兰花、鸡肉参、土沙参、紫花参、小石参、土桔梗、山鹅儿肠、土人参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西南风铃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anula

  • 水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木草药材名称水木草拼音Shuǐ Mù Cǎo别名尖叶提灯藓来源苔藓类尖叶提灯藓Mnium cuspidatum Hedw.,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省区。性味淡,凉。

  • 蒙自水芹

    药材名称蒙自水芹拼音Ménɡ Zì Shuǐ Qín别名水芹菜、溪边水芹、溪岸水芹、野水芹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蒙自水芹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enanthe riuularis Dunn采

  • 阔叶赤车使者

    药材名称阔叶赤车使者拼音Kuò Yè Chì Chē Shí Zhě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南海楼梯草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eduleC.B.Rod.[E.plat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