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木竹子

木竹子

《中药大辞典》:木竹子

药材名称木竹子

拼音Mù Zhú Zi

别名岭南倒捻子(《中国树木分类学》),岭南山竹子(《广州植物志》),木竹果、冬竹子、龙檬果、罗楝子、黄牙果、染牙果(《广西野生资源植物》),竹橘(《陆川本草》)。

出处《纲目》

来源藤黄科植物岭南山竹子果实、果核、树皮。果实冬季成熟转黄色时采摘,树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5~15米。单叶对生;具短柄;倒卵状矩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3.5匣米,先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革质。花单性,橙色或淡黄色,通常顶生,但亦有腋生;雄花3~7朵聚生,有总梗,萼片4,圆形,花瓣4,例卵形,雄蕊多数。合成一肉质体,位于花的中央;雌花较小,单生,无花梗,萼片4,花辩4,子房卵圆形,无花柱,柱头盾状。浆果近球形,黄绿色,直径2~4厘米。味酸可食。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平原或山地下部的树林中。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性味①《桂海虞衡志》:"甘。"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平。"

功能主治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清热,利百脉,通调水脏,止渴生津,解暑,消酒。治吐逆不食,关格闭拒不通,脾虚下陷,肛门坠脱不敛。清热,凉大肠,去积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气。"

②《广西中草药》:"消炎止痛,收敛生肌。"

复方①治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山竹子果核或树皮粉末撒患处。(《广西中草药》)

②治铁砂入肉不出:山竹子鲜果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内服50%山竹树皮溶液,每次30毫升,每天2次。婴儿酌减。治疗170例,用药3~5天即痊愈。单纯性及中毒性均可使用。

②用于拔子弹

取山竹树内皮研碎,加入海棠油,熬成膏状,外敷患部。用于战伤拔子弹、弹片,观察3例,均有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竹子

药材名称木竹子

拼音Mù Zhú Zi

英文名Fruit of Oblongleaf Garcinia

别名竹橘、山橘子、山枇杷、大力王、大黄鸡卵、酸桐子、白树子、木竹子、冬竹子、龙檬果、黄牙果、染牙果、黄牙桔、严芽桔、竹节果、不碌果、麦芽仔、粘牙仔、鸠酸、花瓶果、酸果。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木竹子和岭南山竹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2.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ex Benth.

采收和储藏:冬季果熟时采,鲜用。

原形态1.木竹子 常绿乔木,高5-17m。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革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5cm,宽2-5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微凸起,侧脉每边在8条以上,在近叶缘处网结,不达中缘。花单性,稀杂性,橙黄色;雄花数朵组成聚伞花序,再排成总状或圆锥花序;萼片、花瓣均为4数;雄蕊多数,合生成4束,高出于退化雌蕊;退化雌蕊柱状,具明显的盾状柱头,4裂;雌花序有雌花1-5朵,退化雄蕊束短,束柄长约1.5mm,短于雌蕊;子房长圆形,2室,无花柱,柱头大而厚,盾形。浆果球形、卵形至倒卵形,熟时青黄色,直径2.5-3cm,先端有宿存柱头,果皮有黄色树脂。花期5月,果期7-8月。

2.岭南山竹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5m。树皮深灰色。老枝通常具断环纹。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cm;叶片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0cm,宽2-3.5cm,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侧脉每边至少在8条以上,两面均无毛。花单性,异株,橙色或淡黄色;雄花成聚伞花序生于叶腋或枝顶;花梗长3-7mm;萼片4;花瓣4;雄蕊多数,合生成一肉质体,花药聚生成头状,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无花梗;萼片4;花瓣4;退化雄蕊合生成4束短于雌蕊;子房卵圆形,8-10室,无花柱,柱头盾状。浆果近球形,无棱,长2-4cm,直径2-3.5cm,黄绿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沟谷常绿阔叶林中。

2.生于山地湿润肥沃的地方。

资源分布:1.生于山地沟谷常绿阔叶林中。

2.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化学成分木竹子含双黄酮甙:3,8〃-双柚皮柴油-7〃-O-葡萄糖甙(3,8-binaringenin-7〃-O-β-glucoside),福树甙(spicataside),福木甙(fukugiside),香港倒(木念)子甙(xanthochymusside),倭氏藤黄双黄酮[(+)-volkensiflavone],藤黄双黄酮(morelloflavone)。还含芹菜素(apienin)和1,3,6,7-四羟基吨酮(1,3,6,7-tetrahydrodyxanthone),3,8〃-双柚皮素(3,8〃-binaringenin),4〃-羟基(3,8〃-双柚皮素[4〃-hydroxy-(3,8〃)-binaringenin],GB-1、GB-2。

性味甘;凉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主胃热津伤;呕吐;口渴;肺热气逆;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内服:生食,适量。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清热,利百脉,通调水脏,止渴生津,解暑,消酒。治吐逆不食,关格闭拒不通,脾虚下陷,肛门坠脱不敛。清热,凉大肠,去积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气。

2.《广西中草药》:消炎止痛,收敛生肌。治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山竹子果核或树皮粉末撒患处。治铁砂入肉不出:山竹子鲜果捣烂敷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粟芽

    《中药大辞典》:粟芽药材名称粟芽拼音Sù Yá别名蘖米(《别录》),粟蘖(《本草衍义》)。出处《纲目》来源为粟的发芽颖果。将粟谷入水中浸透,捞出置筐内,上盖稻草,每日洒水4~5次,

  • 岩五加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五加药材名称岩五加别名五叶参来源五加科岩五加Pentapanax leschenaultii (Wight et Arn.) Seem.,以茎皮、根皮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

  • 马钱子

    《中国药典》:马钱子药材名称马钱子拼音Mǎ Qián Zǐ英文名SEMEN STRYCHNI来源本品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取出

  • 枫香脂

    《中国药典》:枫香脂药材名称枫香脂拼音Fēnɡ Xiānɡ Zhī英文名RESINA LIQUIDAMBARIS别名白胶香来源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

  • 红椿

    药材名称红椿拼音Hónɡ Chūn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红椿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ona ciliata Roem.[T.sureni auct.non(B1.)Roem.]采收和储藏:春

  • 斑叶紫金牛

    药材名称斑叶紫金牛拼音Bān Yè Zǐ Jīn Niú别名血党、小罗伞、斑叶朱砂根、百两金、沿海紫金牛来源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斑叶紫金牛Ardisia punctata Lind

  • 过江龙

    《中药大辞典》:过江龙药材名称过江龙拼音Guò Jiānɡ Lónɡ别名蒲地虎、地蜈蚣(《滇南本草》),地刷子(《中国中部植物》),伸筋草、扁心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小伸筋、木

  • 齿缘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齿缘草药材名称齿缘草拼音Chǐ Yuán Cǎo别名蓝梅来源紫草科齿缘草Eritrichium pectinatum (Pall.) DC. var. rupestre

  • 山高粱

    药材名称山高粱拼音Shān Gāo Liɑnɡ别名红蓝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油芒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odiopogon cotulifer(Thunb.)Hack.[Andropog

  • 铁扫帚

    药材名称铁扫帚拼音Tiě Sào Zhou别名夜关门、苍蝇翼、铁马鞭、三叶公母草、鱼串草来源豆科胡枝子属植物截叶铁扫帚Lespedeza cuneata (Dum-Cours.)G. 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