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杉叶藻

杉叶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叶藻

药材名称杉叶藻

拼音Shān Yè Zǎo

别名秦扯[藏名]

来源杉叶藻科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至西北,西南及西藏。

性味微甘、苦,凉。

功能主治镇咳,舒肝,凉血止血,养阴生津,透骨蒸。主治高热烦渴,结核咳嗽,痨热骨蒸,两胁疼痛,肠胃炎等。茎、叶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配方用,2~4钱。茎、叶外用研末。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杉叶藻

药材名称杉叶藻

拼音Shān Yè Zǎo

别名当布噶日(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杉叶藻科植物杉叶藻全草。6~9月采收。

原形态水生草本,高10~60厘米,具根状茎,植株上部常露出水面。茎直立,不分枝。叶轮生,4~12片1轮,条形,不分裂,长1~1.8厘米,宽0.2厘米,略弯曲或伸直,生于水中的较长而脆。花小,通常两性,较少单性,无花梗,单生于叶腋;无花被;雄蕊1,生于子房上,略偏一侧:子房下位,椭圆状。核果椭圆形。

生境分部生于浅水或河旁水草地上。分布东北、两北、华北北部和西南。

性味苦,微甘,凉。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苦。"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微甘,凉。"

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肝、肾、胃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生津养液。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镇咳,舒肝,清血热,透骨蒸。治肺结核咳嗽,两胁疼痛,痨热骨蒸。"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凉血止血,养阴生津,治高热烦渴,肠胃发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研末撒。

复方治外伤出血:杉叶藻茎叶,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鲫鱼骨

    《中药大辞典》:鲫鱼骨药材名称鲫鱼骨拼音Jì Yú Gǔ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骨。功能主治《食疗本草》:"烧为灰,敷匿疮。"摘录《中药大辞典》《中

  • 半夏曲

    药材名称半夏曲拼音Bàn Xià Qǔ出处《韩氏医通》来源为半夏加面粉、姜汁等制成的曲剂。制法①取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每斤用生姜8两洗净捣碎绞汁,同面粉4两,和温开水调成

  • 鮸鱼

    药材名称鮸鱼拼音Miǎn Yú别名敏鱼、鳘来源鲈形目石首鱼科鮸鱼Miichthys mi-iuy (Basil.),以鱼鳔入药。生境分部山东。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养血止血,补肾固精。用法

  • 单头紫菀根

    《中药大辞典》:单头紫菀根药材名称单头紫菀根拼音Dān Tóu Zǐ Wǎn Gēn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根。夏、秋采收。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复方①治急

  • 黄桷根

    《中药大辞典》:黄桷根药材名称黄桷根拼音Huánɡ Jué Gēn别名黄葛根(《分类草药性》)。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以8~9月采者为佳。性味①

  • 山慈菇叶

    药材名称山慈菇叶拼音Shān Cí Gu Yè英文名leaf of Appendiculate cremastra出处出自《证类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或独蒜兰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旋鸡尾

    《中药大辞典》:旋鸡尾药材名称旋鸡尾拼音Xuán Jī Wěi别名线鸡尾、七星草(《草木便方》),剑刀草、剑刀蕨、连贴草、七星剑、毛连草(《广西中兽医药植》),七星凤尾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草灵仙

    药材名称草灵仙拼音Cǎo Línɡ Xiān别名秤杆升麻、九轮草、斩龙剑、狼尾巴花、草本威灵仙来源玄参科草本威灵仙属植物轮叶婆婆纳Veronicastrum sibiricum (L.)Pe

  • 通骨消茎叶

    药材名称通骨消茎叶拼音Tōnɡ Gǔ Xiāo Jī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大花老鸦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nbergia grandiflo-ra (Roxb.ex Rottl

  • 莼菜

    药材名称莼菜拼音Chún Cài别名莼来源莼菜科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 F. Gmel. [B. purpurea Casp.],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