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柠檬桉叶

柠檬桉叶

《中药大辞典》:柠檬桉叶

药材名称柠檬桉叶

拼音Nínɡ Ménɡ ān Yè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柠檬。秋季晴天采收,阴干。

原形态柠檬桉,又名:油桉树、柠檬香桉树、留香久。

乔木,高10~30米。树皮平滑,淡白色或淡红灰色,片状脱落,皮脱后甚光滑,色白。叶具柠檬香味;异常叶较厚,有时长达30厘米,宽达7.5厘米,下面苍白色;幼枝的叶被棕红色腺毛,叶柄盾状着生于离叶基4~5毫米处;正常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10~20厘米,稍呈镰状。伞形花序,有花3~5朵,数个排列成腋生或顶生圆锥花序;花直径1.5~2厘米;萼筒杯状,直径6~8毫米;帽状体半球形,较萼管短,2层,外层稍厚,有小凸尖,内层薄而平滑,富有光泽;雄蕊多数,长8~10毫米。蒴果卵状壶形,长约1.2厘米,果缘薄,果瓣深藏。花期每年2次,12月至次年5月,7~8月(广东)。

生境分部广东、福建、广西、四川等地有栽培。产广西、广东等地。

性状干燥叶片长椭圆形(幼叶)或卵状披针形(老叶),黄绿色。幼叶上面及叶柄有褐色刺毛,木栓斑点较多,粗糙,香气较浓。老叶上面平滑无毛,香气稍逊于幼叶。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0.5~2.0%,其中主要成分为香茅醛、香茅醇、牻牛儿醇、异胡薄荷醇、1,8-桉叶素和愈创醇。尚含芸香甙、槲皮甙、槲皮素、莽草酸、奎宁酸、戊二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和一种桉树素,可能是香豆精的衍生物。

从该植物获得的树胶,有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作用,其中含6种成分:香橙素7-甲醚、山柰酚7-甲醚、并没食子酸、香橙素二甲醚和柠檬桉醇。

药理作用柠檬桉醇具有抗结核作用,其1:100万浓度即能抑制人型结核杆菌(H37Rv)的生长,效力与异烟肼相当;1:60万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1:6万能抑制草分支杆菌的生长。对某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但对大肠杆菌无效。同属植物Eucalyptous maculata Hook.的树干中有刺激皮肤的成分,而其所产生的树胶有高度的收敛性质。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温。"

功能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散毒。治腹泻肚痛。煎汤洗疮疖,治皮肤诸病及风湿骨痛。"

②《广西中药志》:"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柠檬桉叶

药材名称柠檬桉叶

拼音Nínɡ Ménɡ ān Yè

英文名Leaf of Lemon Eucalyptus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柠檬桉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alyptus citriodora Hook.f.[E.maculata Hook.var.citrioldroa (Hook.f) Bailey]

采收和储藏:秋季晴天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大乔木,高达28m。树皮光滑,灰白色,大往状脱落。幼嫩叶片披针形,有腺毛,基部圆形,叶柄盾状着生;成熟叶片狭披针形,宽约1cm,长10-15cm,稍弯曲,基部楔形,两面有黑色腺点揉之有浓厚的柠檬气味;过渡性叶阔披针形,宽3-4cm,长15-18cm,叶柄长1.5-2cm。圆锥花序腋生叶阔披针形,宽3-4mm,有2棱;花蕾长倒卵形,长6-7mm;萼管长5mm,上部宽4mm;帽状体长1.5mm,比萼管稍宽,先端圆,有1小尖突;雄蕊多数,长6-7mm,排成2列,花药椭圆形,背部着生,药室平行;子房与萼管合生。蒴果壶形,长1-1.2cm,宽8-10mm,果瓣藏于萼管内。花期4-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栽培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常作行道树或造林。

资源分布:原产澳大利亚。

栽培生物学特性 属阳性树种,喜温暖气候,气温在18℃以上的地区都能正常生长,在0℃以下易受冻害。有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湿润、深厚和疏松的酸性土,凡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红壤、砖红壤、红黄壤、黄壤和冲积土均生长良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选8-15年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植株为采种母树,在7-11月当果呈褐色时采下,日晒,收集种子,即可播种,或用布袋装好,放干燥通风阴凉时采下,日晒,收集种子,即可播种,或用布袋装好,放干燥通风阴凉处贮藏备用。用营养怀育苗,幼苗带土种植成活率高。培育营养容器苗,用塑料袋、纸袋以及用稻草泥浆制成容器,内装肥沃营养土,再直播种子和移植幼苗培育成苗木造林。苗木高达70cm,可大田种植,应合理密植,一般在春季2-5月栽培成活率高,生长最好。

田间管理 幼苗定根后2-3个月和7-8个月,格松土除草1次,连续2年,在松土除草的同时,在根兜施化肥或土杂肥,3-4年即可封林。结合采收枝叶,适度矮化和间伐。间伐时应保留伐桩,以利萌发。

性状性状鉴别 幼嫩叶片披针形,有腺毛,基部圆形,叶柄盾状着生;成熟叶片狭披针形,宽约1cm,长10-15cm,稍弯曲,两面有黑腺点;过渡性叶阔披针形,宽3-4cm,长15-18cm,叶柄长1.5-2cm。干后叶片呈枯绿色,揉之有浓厚的柠檬气味,味微苦而辛。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0.5-2.0%,其中主要成分为香茅醛(Citronellal、香茅醇(Citronellol、牻牛儿醇(Gera-nio1)、异胡薄荷醇(IsoPulegol)、l,8-桉叶素(Cineole)和愈创醇(Guaiol)。尚含芸香甙(Rutin)、槲皮甙(Querce-trin)、槲皮素(Quercetin)、莽草酸(Shikimie acid)、奎宁酸(Quinic acid)、戊二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和一种桉树素(EucaIyptin),可能是香豆精的衍生物。从该植物获得的树胶,有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作用,其中含5种成分:香橙素7-甲醚(Aromadendrin 7-monome-tbyl ether)、山柰酚-7-甲醚(Kaempferol-7-monomethylether)、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香橙素二甲醚(Aro-madendrin dimethyl ether)和柠檬桉醇(Citriodorol)。

药理作用柠檬桉醇具有抗结核作用,其1:100万浓度即能抑制人型结核杆菌(H37Bv)的生长,效力与异烟肼相当;1:60万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1:5万能抑制草分支杆菌的生长。对某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但对大肠杆菌无效。同属植物 Eucalyptus maculata Hook.的树干中有刺激皮肤的成分,而其所产生的树胶有高度的收敛性质。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脾;胃;肚经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健胃止痛;角毒止痒。主风寒感冒;风湿骨痛;胃气痛;食积;痧胀吐泻;痢疾;哮喘;疟疾;疮疖;风疹;湿疹;顽癣;水火烫伤;炮弹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

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散毒。治腹泻肚痛。煎汤洗疮疖,治皮肤诸病及风湿骨痛。

2.《广西中药志》:治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鼍肉

    《中药大辞典》:鼍肉药材名称鼍肉拼音Tuó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鼍科动物扬子鳄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鼍甲"条。性味①《纲目》:"甘,有小毒。&q

  • 半蒴苣苔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蒴苣苔药材名称半蒴苣苔别名山白菜、天目降龙草来源苦苣苔科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

  • 光石韦

    《中药大辞典》:光石韦药材名称光石韦拼音Guānɡ Shí Wéi别名牛皮风尾草、大石韦、石莲姜、岩莲鸡尾(《四川常用中草药》),大鱼刀(《湖南民间药物资料》)。出处《四川常用中草

  • 黄杨

    药材名称黄杨拼音Huánɡ Yánɡ别名瓜子黄杨、千年矮、乌龙木来源黄杨科黄杨属植物黄杨Buxus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 var. sinica R

  • 海蜇皮

    《中药大辞典》:海蜇皮药材名称海蜇皮拼音Hǎi Zhē Pí别名白皮子(《柑园小识》),白皮纸、秋风子(《纲目拾遗》),姹皮(《医林纂要》),罗皮(《动物学大辞典》)。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

  • 七星草

    药材名称七星草拼音Qī Xīnɡ Cǎo别名鹅掌金星草、金鸡脚、鹅掌金星出处1.七星草始载于《滇南本草》,谓:“此草形似鸡脚,上有黄点,按星度而生,或依根贴上上,或石上生。”2.《植物名实图考》记载:

  • 樱额

    《中药大辞典》:樱额药材名称樱额拼音Yīnɡ é别名樱额梨、稠梨子(《盛京通志》),臭李子(《东北木本植物图志》),玛嘎(蒙名)。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毛稠李的果实。原形态落叶乔

  • 牛舌草

    《中药大辞典》:牛舌草药材名称牛舌草拼音Niú Shé Cǎo出处《江苏药材志》来源为蓼科植物齿果酸模的叶。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米左右,多分枝。叶互生,具柄;叶长

  • 蒙古扁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蒙古扁桃药材名称蒙古扁桃拼音Měnɡ Gǔ Biǎn Táo别名山桃来源蔷薇科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 Maxim.,以种仁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宁

  • 短叶蹄盖蕨

    药材名称短叶蹄盖蕨拼音Duǎn Yè Tí Gài Jué英文名Short-leaf Lady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东北蹄盖蕨的根茎。拉丁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