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柳根

柳根

《中药大辞典》:柳根

药材名称柳根

拼音Liǔ Gēn

别名杨柳须(《天宝本草》),水柳须(《中医药实验研究》),红龙须(《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分水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青龙须(《四川中药志》)。

出处《分类本草》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根须。全年可采。

性味苦,寒。

①《滇南本草》:"味苦,寒。"

②《滇南本草图说》:"味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祛风,除湿。治淋病,白浊,水肿,黄疸,风湿疼痛,黄水湿疮,牙痛,烫伤。

①《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

②《滇南本草图说》:"治大肠下血。"

③《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④《草木便方》:"祛风除湿,疗热痢,崩、带,四肢拘挛,筋疼,汤火,牙痛。"

⑤《分类草药性》:"治水肿。"

⑥《中医药实验研究》:"治黄水湿疮,痔疮,淋浊茎中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熏或酒煮温熨。

复方①治黄水湿疮:水柳须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涂。(《中医药实验研宄》)

②治耳痛有脓不出,及痈已结聚:柳根细切,熟捶,封之,以帛掩,燥即易之。(《斗门方》)

③治痔疮:水柳须二、三两。水煎滚,加入皮硝三钱,再煎数滚,倾入罐或盆内;另用圆桶一只,将罐放桶中,坐桶上,使药气熏入肛内,水冷为止,渣再煎,日熏二次。(《中医药实验研究》)

④治风火牙痛:水柳须五钱至七钱。猪精肉二、三两炖汤,以汤煎药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⑤治瘿病:柳根三十斤。以水一斛,煮得五斗,同米三斗酿之,酒成,先食服一升,日三。(《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血崩:红龙须五钱。甜酒一杯煮服。(《贵州中医验方秘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柳根

药材名称柳根

拼音Liǔ Gēn

别名杨柳须、水柳须、红龙须、青龙须

出处出自《证类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须。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babylonica L.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有短梗,轴有毛;雄蕊2,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达2-5cm,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有1。蒴果长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须根条众多细长,呈不规则尾巴状,多弯曲,有分枝,表面紫棕色至深褐色,较粗糙,有纵沟及根毛,外皮剥落后露出浅棕色内皮和木部。质脆,易折断,断纤维性。气微,味涩。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祛风除痛;泻火解毒。主淋证;白浊;水肿;黄疸;痢疾;白带;风湿疼痛;黄水疮;牙痛;烫伤;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酒煮温熨。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

2.《滇南本草图说》:治大肠下血。

3.《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4.《草木便方》:祛风除湿,疗热痢,崩、带,四肢拘挛,筋疼,汤火,牙痛。

5.《分类草药性》:治水肿。

6.《中医药实验研究》:治黄水湿疮,痔疮,淋浊茎中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鱼骨

    药材名称麻鱼骨拼音Má Yú Gǔ英文名cheilo-fish bone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厚唇重唇鱼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iptychus(Gymnod

  • 肥皂荚

    《全国中草药汇编》:肥皂荚药材名称肥皂荚拼音Féi Zào Jiá别名肉皂荚、肥猪子来源豆科肥皂荚属植物肥皂荚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以

  • 刺果苏木

    药材名称刺果苏木拼音Cì Guǒ Sū Mù别名忙果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苏木的叶。夏季采集,晒干。原形态藤状灌木,全株有

  • 宜昌荚蒾叶

    药材名称宜昌荚蒾叶拼音Yí Chānɡ Jiá Mí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宜昌荚蒾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erosum Thunb.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原

  • 欧泽芹

    药材名称欧泽芹拼音ōu Zé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欧泽芹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um latifolium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90cm

  • 鹰不扑

    《中药大辞典》:鹰不扑药材名称鹰不扑拼音Yīnɡ Bù Pū别名小郎伞、鸟不宿(《广西中草药》),楤木、打散根、百鸟不落、雷公木(《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五加科植物

  • 滇地黄连

    药材名称滇地黄连拼音Diān Dì Huánɡ Lián别名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鸡血散、小罗伞、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地黄连、思茅地黄连、小独根、火石五、岩桧、麻鸡翅膀、小岩三、小

  • 桔梗

    《中国药典》:桔梗药材名称桔梗拼音Jú Gěnɡ英文名RADIX PLATYCODONIS别名包袱花、铃当花、道拉基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

  • 山铁树

    药材名称山铁树拼音Shān Tiě Shù别名剑叶木、鸟猿蔗来源龙舌兰科山铁树Pleomele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Merr. et Chun,以叶入

  • 熊脂

    《中药大辞典》:熊脂药材名称熊脂拼音Xiónɡ Zhī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出处《本经》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取出脂肪,熬炼去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