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榛蘑

榛蘑

《全国中草药汇编》:榛蘑

药材名称榛蘑

拼音Zhēn Mó

别名蜜环菌、蜜色环蕈、蜜蘑、栎蘑、根索蕈、根腐蕈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白蘑科蜜环蕈属植物蜜环蕈Armillaria mellea (Vahl ex Fr.)Quel.,以子实体入药。夏季采收,去杂质,晒干。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强筋壮骨。用于腰腿疼痛,佝偻病,癫痫。

用法用量1~3两。

备注(1)另据报导:经常食用本品,可以预防视力减退、夜盲、皮肤干燥,并可抵抗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疾病。

(2)蜜环蕈(蜜环菌)与天麻共生,在天麻块茎部分形成菌索,这种菌索对于天麻块茎的发育非常重要,缺少与其共生的菌索,则天麻的块茎将逐年退化。据近年来的研究报导,天麻为食菌性植物。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榛蘑

药材名称榛蘑

拼音Zhēn Mó

别名该按姆波甚(朝名)。

出处《吉林中草药》

来源白蘑科植物蜜环菌子实体。7~8月采收子实体,去净泥杂、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中等大,肉质,丛生或单生。菌伞初为半球形,以后平展,伞面呈浅土黄色,覆有暗色细鳞;菌髓白色;柄呈圆柱形,基部稍膨大,表面稍白色,有条纹,内部松软,呈浅褐色;菌褶直生,近白色,后期变深色。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

生境分部生于针叶树或阔叶树的根基部。分布吉林、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四川、浙江、云南、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含甘露醇、D-苏糖醇。又含卵磷脂、麦角甾醇和甲壳质,维生素B1_8.0微克%,B2_52.5微克%,C_11.23微克%,PP34.15毫克%(气干物质)。

所含氨基酸,以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为最高;其游离氨酸有胱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苏氨酸、α-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但不含色氨酸,也不存在结合的赖氨酸、丝氨酸和γ-氨基丁酸。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强筋壮骨。治羊痫风,各种腰腿疼痛,佝偻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

复方①治羊痫风:榛蘑四两,白糖三两。用水煮榛蘑,滤汁,加白糖。随便饮,日服五次。

②治腰腿疼痛:榛蘑三两,炙马前子一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一钱,日服二次。

③治佝楼病:榛蘑二斤。放瓦上焙干,研细末,每次二至三钱,日服一次,白酒为引。(功用主治以下出《吉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宜梧叶

    药材名称宜梧叶拼音Yí Wú Yè别名胡颓子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Elaeagnus oldhamii Maxim.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oldhamii

  • 野菰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菰药材名称野菰拼音Yě Gū别名烟管头草、僧帽花、蛇箭草、烧不死来源列当科野菰属植物野菰Aeginetia indica L.,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晒干。性味苦,凉。有小毒。功能

  • 爬树龙

    《中药大辞典》:爬树龙药材名称爬树龙拼音Pá Shù Lónɡ别名过山龙、过江龙、青竹标、金草箍、麒麟叶(《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下

  • 椰子浆

    《中药大辞典》:椰子浆药材名称椰子浆拼音Yē Zi Jiānɡ别名椰酒(《南越笔记》)。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胚乳中的浆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化学成分含葡

  • 毛草龙根

    药材名称毛草龙根拼音Máo Cǎo Lónɡ Gēn英文名Ludwigia octoualuis(Jacq.)Raven别名水丁香头、水丁香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水丁香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大山豆

    药材名称大山豆别名野黄豆、顺气药来源豆科大山豆Clitoria mariana L.,以根、叶、花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肾,止血,舒筋。主治感冒,肾虚头晕,白带,产后腹痛,水肿,肠

  • 沉香

    《中国药典》:沉香药材名称沉香拼音Chén Xiānɡ英文名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

  • 灯心草

    《中国药典》:灯心草药材名称灯心草拼音Dēnɡ Xīn Cǎo英文名MEDULLA JUNCI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葱来源本品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

  • 天王七

    《中药大辞典》:天王七药材名称天王七拼音Tiān Wánɡ Qī别名五转七、白暴七、鸡爪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根。秋末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

  • 鹅涎

    《中药大辞典》:鹅涎药材名称鹅涎拼音é Xián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唾液。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治误吞稻刺塞喉。"②《纲目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