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毛脉柳叶菜

毛脉柳叶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脉柳叶菜

药材名称毛脉柳叶菜

别名兴安柳叶

来源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毛脉柳叶菜Epilobium amurense Hausskn.,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晒干,生用。

性味苦、涩,温。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止痢。用于肠炎痢疾,月经过多,白带。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毛脉柳叶菜

药材名称毛脉柳叶菜

拼音Máo Mài Liǔ Yè Cài

别名柳叶菜、兴安柳叶菜、小柳叶菜、水泽兰

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毛脉柳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amurense Hausskn.[E,laetum WALL.ex Hausskn.]

采收和储藏:7-8月割取全草,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毛脉柳叶菜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细,斜升,棕黄色,密生多数细根;茎具2条细棱,棱上密生曲柔毛,其余近无毛。叶上部互生,无柄,下部对生,具短柄;叶征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6cm,宽1-2.5cm,边缘具不规则浅细锯齿,两面脉上被短柔毛。花两性,单朵腋生,通常粉红色,长4-6mm;花萼裂片4,长3-4mm,外被短毛;花瓣4,倒卵形,先端凹缺,长4-6mm;雄蕊8,4长4短;子房下位,被曲柔毛,柱头头状,长宽各1-1.2mm,基部为长约3mm的花柱。蒴果细长圆柱形,长5-7cm,散生长柔毛;种子多数,黄褐色,近长圆柱形,长5-7cm,散生长柔毛;种子多数,黄褐色,近长圆形,长约1mm,具小乳突,先端有污白色簇毛。花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3400m的林缘、灌丛、草地、沟边沼泽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及台湾、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收敛固脱。主月经过多;带下赤白;久痢;久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茅

    药材名称黄茅拼音Huánɡ Máo别名地筋、毛针子草、风气草、毛锥子来源禾本科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 (L.) Beau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浙江

  • 假酸浆子

    药材名称假酸浆子拼音Jiǎ Suān Jiānɡ Zǐ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假酸浆的种子或果实。秋季采收。化学成分种子含油18.6%,其中饱和住房酸11.1%、亚油酸20.8%、油酸64.4%

  • 信石

    药材名称信石拼音Xìn Shí别名人言、砒石来源天然的砷华矿石,但也有用毒砂(硫砷铁矿)或雄黄加工制成的。毒性本品剧毒!口服外用均可引起中毒,因此必须严格注意。口服中毒后,突然发生

  • 马桑叶

    《中药大辞典》:马桑叶药材名称马桑叶拼音Mǎ Sānɡ Yè出处《本草便方》来源为马桑科植物马桑的叶。4~5月采收。原形态马桑(《草木便方》),又名:醉鱼草、鱼尾草、扶桑、闹鱼儿、蛤蟆树、上

  • 九子不离母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子不离母药材名称九子不离母别名黄姜、叉蕊薯蓣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 f.,以根状茎入药。秋冬采集,切片晒干。性味苦、微辛,

  • 野饭豆

    药材名称野饭豆别名山豆根[云南]、烟蒸果、知子藤棵来源豆科野饭豆Indigofera caudata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微涩,凉。功能主治祛风,消炎,止痛,截疟。主治疟疾。用法

  • 藿香

    《中药大辞典》:藿香药材名称藿香拼音Huò Xiānɡ出处《别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

  • 芒萁

    药材名称芒萁拼音Mánɡ Qí别名蕨箕、芒萁骨、路萁、狼萁、小黑白来源蕨类里白科芒萁属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Bernh.以全草或根

  • 刺苞南蛇藤果

    药材名称刺苞南蛇藤果拼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astr

  • 石吊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吊兰药材名称石吊兰拼音Shí Diào Lán别名石豇豆、岩泽兰、赶山艽、石三七[江西]来源为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石吊兰Lysionotus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