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水黄杨木

水黄杨木

《中药大辞典》:水黄杨木

药材名称水黄杨木

拼音Shuǐ Huánɡ Yánɡ Mù

别名乌棒子(《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远志科植物尾叶远志。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高约1米。叶互生,有短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5~9.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尾状长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黄绿色。总状花序常数枚呈束状;萼片5,外轮3枚卵圆形,边缘带紫红色,内轮2枚较大,花瓣状,黄色;花瓣3,中间1枚龙骨状,顶端有缨;雄蕊8,花丝下部合生;子房2室。蒴果;种子2颗。

生境分部生于山沟、溪边阴湿处。分布西南和华南。

化学成分根茎(连皮)含有黄酮甙、皂甙、酚性物质(鞣酸及其他酚化合物)、香豆酮、树脂类。其中黄酮甙可能为主要的抗菌及平喘成分,而皂甙、鞣质具祛痰镇咳作用。

性味《贵州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①《贵州草药》:"清热利湿,通淋。治黄疸肝炎,血尿。"

②《贵州药植目录》:"治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采用乌棒子、大血藤淫羊藿,三者分别做成片剂同时服用。乌棒子片系用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分别制成,简称水煮片和醇浸片。水煮片每片0.1克,相当于生药0.33两;醇浸片每片O.2克,相当于生药0.4两。大血藤淫羊藿片皆由浸膏制成,每片0.5克,相当于生药大血藤O.13两,淫羊藿0.06两。按不同剂型分为2组:第1组乌棒子水煮片。每日6~9片或15片,大血藤9片,淫羊藿9片;第2组乌棒子醇浸片、大血藤淫羊藿片各9片。均以10天为一疗程,或连服20~30天。据二个疗程的疗效观察,第1组67例,近期控制19例,显效12例;第2组49例,近期控制9例,显效10例。临床发现,乌棒子水煮片组疗效优于醇浸片组。上述乌棒子复方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和一定的消炎作用,平喘作用较差。少数患者服用上方浓煎液(1:1)后,有胃区不适,恶心,腹痛,饱胀,口麻涩,皮肤瘙痒等反应,偶有头昏、心悸,于停药后很快消失。片剂特别是水煮片的副作用较少。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水黄杨木

药材名称水黄杨木

拼音Shuǐ Huánɡ Yánɡ Mù

英文名Root of Caudate Milkwort

别名乌棒子、倒莲花、三岔子、土八爪、气籽红山桂、木本远志、野桂花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尾叶远志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ala caudata Rehd.et Wils.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尾叶远志灌木,高1-3m。多分枝,小枝圆柱形,具纵槽及棱,幼技顶端被金黄色短柔毛,不久即脱落。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上面具槽;叶近革质,大部分螺旋状紧密排于枝端,长圆形至倒披针形,稀倒卵状披针形,长3-12cm,宽1-3cm,先端尾状渐尖或细尖,基部渐狭至楔形,全缘,稍反卷,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主脉在上表面凹陷;侧脉7-12对。花两性,总状花序顶生,多数密集成聚伞花序状或圆锥花序,长2.5-7cm,被紧贴短柔毛;花长5-8mm,花梗长1-1.5mm,无毛,具小苞片3枚,早落;萼片5,果时早落,外面3枚小,卵形,具缘毛,里面2枚大,花瓣状,无缘毛;花瓣3枚,白色、黄色至紫色,侧生花瓣与龙骨瓣于3/4以下合生,龙骨瓣长5mm,先端背部具一盾状鸡冠状附属物;雄蓝8枚,花丝长4mm,3/4以下连合成鞘,花药卵形;子房压扁,倒卵形,基部具杯状花盘,花桂由上向下逐渐增粗,并弯曲,柱头生于下裂片内。蒴果长圆状倒卵形,长达8mm,直径约4mm,先端微凹,基部渐狭,具杯状环,边缘具狭翅。种子广椭圆形,棕黑色,长约1.5mm,直径约1mm,密被红褐色长毛,靠种脐端具1棕黑色突起。花期11月至翌年5月,果期5-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1000-2100m的山林下、浅山沟、溪边荫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黄褐色,有纵皱纹。质硬,断面黄白色。气微,味甘。

化学成分根皮、茎皮合乌棒子甙(wubangziside)A、B、C,优呫吨酮(euxanthone),豆甾醇葡萄糖甙(stigmasteryl-β-D-hlucoside),杧果甙(mangiferin)。

药理作用其25%煎剂在体外对几种呼吸道常见致病及非致病细菌(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和乙型链球菌)皆有抑制作用(琼脂平板挖孔法)。根茎所含黄酮甙可能为主要的抗菌及平喘成分,而皂甙、鞣质具祛痰镇咳作用。

性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化痰止咳。主咽喉肿痛;湿热黄疸;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1.《贵州草药》:清热利湿,通淋。治黄疸肝炎,血尿。

2.《贵州药植目录》:治哮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鲫鱼骨

    《中药大辞典》:鲫鱼骨药材名称鲫鱼骨拼音Jì Yú Gǔ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骨。功能主治《食疗本草》:"烧为灰,敷匿疮。"摘录《中药大辞典》《中

  • 红半边莲

    《中药大辞典》:红半边莲药材名称红半边莲拼音Hónɡ Bàn Biān Lián别名半边风、山蚂蝗、红莲(《广西药植名录》),鬼边榜、大半边莲(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 相思子根

    《中药大辞典》:相思子根药材名称相思子根拼音Xiānɡ Sī Zǐ Gēn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根。原形态详"相思子"条。化学成分含相思豆考耳、相思子绕耳及二种生

  • 粉背蕨

    《中药大辞典》:粉背蕨药材名称粉背蕨拼音Fěn Bèi Jué别名铁脚凤尾草、鸡脚草(《江西民间草药》),水郎鸡(《贵州民间药物》),卷叶凤尾、岩飞蛾(《湖南药物志》)。出处《江西

  • 糯米条

    药材名称糯米条拼音Nuò Mǐ Tiáo英文名Chinese Abelia别名茶条树、小榆蜡叶、小垛鸡、山柳树、毛蜡叶子树、水蜡、白花树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糯米条的茎

  • 九节莲

    药材名称九节莲别名光叶崖爬藤、红五加、五爪龙、走游草、毛五加、藤五甲、上树蜈蚣、五加皮、铜丝绊、钝叶崖爬藤来源葡萄科九节莲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

  • 百舌鸟

    《中药大辞典》:百舌鸟药材名称百舌鸟拼音Bǎi Shé Niǎo别名反舌、反舌鸟(《易通卦验》),交啄(《春秋保干图》),牛屎八哥(《纲目》),牛屎了(《本草求原》),乌鸫(《脊椎动物分类学

  • 小果蔷薇

    药材名称小果蔷薇拼音Xiǎo Guǒ Qiánɡ Wēi别名山木香、鱼杆子、小金樱、白花七叶树、七姊妹来源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R. microcarpa L

  • 沙塘木

    药材名称沙塘木拼音Shā Tánɡ Mù别名降真香(《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油柑的心材或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半晒干或阴干备用。原形态山油柑,又

  • 麦角

    《全国中草药汇编》:麦角药材名称麦角拼音Mài Jiǎo别名麦角菌、黑麦乌米来源为麦角菌科麦角菌属的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 (Fr.)Tul.在寄主植物上所形成的菌核。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