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泡桐木皮

泡桐木皮

《中药大辞典》:泡桐木皮

药材名称泡桐木皮

拼音Pào Tónɡ Mù Pí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灰楸树皮。全年可采,剥取枝皮,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粗糙,灰褐色至灰白色,有纵纹及裂隙,并有少数圆形突起的皮孔;幼枝灰褐色,有星状毛。叶对生,卵形,长7~12厘米,先端长尖,基部圆形或略为心形,在幼树上常为3裂,上面稍有毛,下面毛较密;叶柄长。总状花序顶生,有花7~15;淡红色或淡紫色;花冠钟形,2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喉部有紫褐色斑点。

生境分部生于高山之山坡或山谷中。分布河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区。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止痛,消肿。治风湿潮热,肢体困痛,关节炎,浮肿,热毒,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泡桐木皮

药材名称泡桐木皮

拼音Pào Tónɡ Mù Pí

英文名Bark of Farges Catalpa

出处出自《陕西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灰楸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talpa fargesii B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灰楸 乔木,高达25m。幼枝、花序、叶柄均有分枝毛。树皮粗糙,灰褐色至灰白色,有纵纹及裂隙,并有少数圆形突起的皮孔。叶对生;叶柄长3-10cm;叶柄长3-10cm;叶片厚纸质;卵形或三角状心10-13cm,宽10-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微心形,侧脉4-5对,基部有3出脉,叶幼时表面微有分枝毛,背面较密,以后变无毛。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花7-15朵;花萼2裂至近基部,裂片卵圆形;花冠淡红色至淡紫色,状,长约3.2cm;雄蕊2,内藏,退化雄蕊3枚,花丝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丝形,长约2.5cm,柱头2裂,子房2室,胚珠多数。蒴果细圆柱形,下垂,长55-80cm,果片革质,2裂。种子椭圆状线形,薄膜质,两端具丝状种毛,连毛长约5-6cm。花期3-5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村庄边、山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痹;利湿解毒。主风湿痹痛;潮热;肢体痛;浮肿;热毒疮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粗叶卷柏

    药材名称粗叶卷柏拼音Cū Yè Juǎn Bǎi英文名Roughleaved Spikemoss别名肺筋草、石上柏、凤尾草、鸭头草、银肺筋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中国药用动物志》

  • 猴樟

    《中药大辞典》:猴樟药材名称猴樟拼音Hóu Zhānɡ别名香树、楠木、猴挟木、香樟(《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牛筋条、牛荆树(《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根皮或茎皮

  • 山刺柏

    《中药大辞典》:山刺柏药材名称山刺柏拼音Shān Cì Bǎi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柏科植物刺柏的根或果实。根,秋冬采收。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刺柏,又名:刺松、短柏木、杉柏。常绿

  • 马铃薯

    药材名称马铃薯拼音Mǎ Línɡ Shǔ别名阳芋、山药蛋、洋番薯、土豆、洋芋、山洋芋、地蛋、洋山芋、荷兰薯、薯仔、茨仔出处马铃薯,原名阳芋,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黔滇有之。绿茎青叶,叶大小、疏

  • 耧斗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耧斗菜药材名称耧斗菜拼音Lóu Dòu Cài别名血见愁、猫爪花来源毛茛科耧斗菜属植物小花耧斗菜Aquilegia parviflora Ledeb.

  • 大叶菜

    药材名称大叶菜拼音Dà Yè Cài别名梭罗草(《贵州民间药物》),山扁柏、水柏枝、山棍草(《广西药植名录》),石上柏(《新医学》(6、7):58,1971)。出处《贵州

  • 树萝卜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萝卜药材名称树萝卜拼音Shù Luó Bo别名葫芦暗消、陆次、猴子板凳、瘿袋花来源杜鹃花科爱楠属植物白花树萝卜Agapetes mannii Hemsl.[A

  • 刺山茶根皮

    药材名称刺山茶根皮拼音Cì Shān Chá Gēn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茶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g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

  • 照山白

    《全国中草药汇编》:照山白药材名称照山白拼音Zhào Shān Bái别名万经棵、铁石茶、白镜子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小花杜鹃Rhododendron micranthum Tu

  • 赤地榆

    《中药大辞典》:赤地榆药材名称赤地榆拼音Chì Dì Yú别名隔山消(《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紫地榆(《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紫地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