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漏斗瓶蕨

漏斗瓶蕨

药材名称漏斗瓶蕨

拼音Lòu Dǒu Pínɡ Jué

英文名Infundibuliform Bristle Fern

别名热水莲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漏斗瓶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manes striatum Don[T.naseana Christ;Vandenboschia naseana(Christ)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中型附生蕨类,植株高25-40cm。根茎黑褐色,横走,坚硬,密生褐色节状毛,下面疏生纤维状根;叶腋有被毛的芽。叶远生;叶柄长5-15cm,两侧有狭翅下延至基部,在基部被有扁平节状毛;叶片膜质,宽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0-35cm,宽6-10cm,三回羽裂;羽片14-20对,互生,有短柄,彼此以狭翅相连,三角状斜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2.5cm;一回羽片6-10对,互生,无柄,长卵形,基部上侧1枚羽片最大,常覆盖叶轴;二回羽片3-6对,互生,长圆形,上部有几个单一或分叉的浅裂片;末回裂片短,圆线形,全缘,叶脉多回分叉,末回裂片有小脉1-2条;叶轴及羽轴均有翅,疏被黑褐色节状毛。孢子囊群位于末回裂片先端,有时该裂片短缩使孢子囊群位于裂片间;囊苞管状,呈狭漏斗形,长约1.5mm,直立或稍弯,两侧有狭翅,口部截形或略膨大,边缘不外卷;囊托丝状,黑色,长约3mm,伸出于囊苞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700m的常绿阔叶林下树干上或溪边阴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性味淡;涩;平

归经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止血。主消化不良;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健脾、开胃、消积、止血、生肌的功能。用于消化不良及外伤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桐子

    《中药大辞典》:油桐子药材名称油桐子拼音Yóu Tónɡ Zǐ别名桐子(《纲目》),桐油树子(《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油桐果(《福建民间草药》)。出处《纲

  • 朱砂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朱砂根药材名称朱砂根拼音Zhū Shā Gēn别名大罗伞、大凉伞、珍珠伞、凉伞遮珍珠、高脚金鸡、凤凰肠、豹子眼睛果、铁凉伞、开喉箭、山豆根[湖南、福建、云南]来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

  • 狗毛

    《中药大辞典》:狗毛药材名称狗毛拼音Gǒu Máo出处《别录》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毛。功能主治①《别录》:"主产难。"②《纲目》:"烧灰汤服一钱。治邪疟;尾(毛)

  • 山薄荷

    《中药大辞典》:山薄荷药材名称山薄荷拼音Shān Bò He别名摩眼子(《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香青兰的全草。8~9月采收全草,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

  • 十两叶

    药材名称十两叶拼音Shí Liǎnɡ Yè别名沙达木。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苞叶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ydaia rubrinervis(Levl.)C.Y.Wu exY.L.Che

  • 三角风

    药材名称三角风拼音Sān Jiǎo Fēnɡ别名爬山虎(《广州植物志》),异叶地锦、小叶红藤(《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吊岩风、三皮风(《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葡萄科植物大叶爬山虎

  • 杧果钉

    药材名称杧果钉拼音Mánɡ Guǒ Dìnɡ别名刺果苏木来源豆科杧果钉Caesalpinia crista 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台湾。性味苦,凉。功能主治祛瘀止痛,

  • 梨树根

    《中药大辞典》:梨树根药材名称梨树根拼音Lí Shù Gēn别名糖果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糖梨根(《四川中药志》)。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

  • 钮子药

    药材名称钮子药别名生焰兰、观音兰来源鸢尾科钮子药Tritonia crocosmaeflora Lemoine,以球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消炎,止血,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法

  • 牛蒡茎叶

    《中药大辞典》:牛蒡茎叶药材名称牛蒡茎叶拼音Niú Bànɡ Jīnɡ Yè别名大夫叶(《中药志》)。出处《药性论》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叶片。药理作用叶含抗菌物质最多,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