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漏斗瓶蕨

漏斗瓶蕨

药材名称漏斗瓶蕨

拼音Lòu Dǒu Pínɡ Jué

英文名Infundibuliform Bristle Fern

别名热水莲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漏斗瓶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manes striatum Don[T.naseana Christ;Vandenboschia naseana(Christ)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中型附生蕨类,植株高25-40cm。根茎黑褐色,横走,坚硬,密生褐色节状毛,下面疏生纤维状根;叶腋有被毛的芽。叶远生;叶柄长5-15cm,两侧有狭翅下延至基部,在基部被有扁平节状毛;叶片膜质,宽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0-35cm,宽6-10cm,三回羽裂;羽片14-20对,互生,有短柄,彼此以狭翅相连,三角状斜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2.5cm;一回羽片6-10对,互生,无柄,长卵形,基部上侧1枚羽片最大,常覆盖叶轴;二回羽片3-6对,互生,长圆形,上部有几个单一或分叉的浅裂片;末回裂片短,圆线形,全缘,叶脉多回分叉,末回裂片有小脉1-2条;叶轴及羽轴均有翅,疏被黑褐色节状毛。孢子囊群位于末回裂片先端,有时该裂片短缩使孢子囊群位于裂片间;囊苞管状,呈狭漏斗形,长约1.5mm,直立或稍弯,两侧有狭翅,口部截形或略膨大,边缘不外卷;囊托丝状,黑色,长约3mm,伸出于囊苞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700m的常绿阔叶林下树干上或溪边阴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性味淡;涩;平

归经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止血。主消化不良;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健脾、开胃、消积、止血、生肌的功能。用于消化不良及外伤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须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须藤药材名称龙须藤拼音Lónɡ Xū Ténɡ别名羊蹄藤、乌郎藤、过岗圆龙、九龙藤、五花血藤、梅花入骨丹、燕子尾、黑皮藤来源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龙须藤Bauhi

  • 花被单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被单药材名称花被单拼音Huā Bèi Dān别名八面风、长蕊珍珠菜来源报春花科花被单Lysimachia lobelioides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

  • 琴叶榕

    《全国中草药汇编》:琴叶榕药材名称琴叶榕拼音Qín Yè Rónɡ别名牛奶子树、铁牛入石来源桑科榕属植物琴叶榕Ficus pandurata Hance,以根或叶入药。全

  • 小画眉草

    《中药大辞典》:小画眉草药材名称小画眉草拼音Xiǎo Huà Méi Cǎo别名蚊蚊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星星草(《宁夏中草药手册》)。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

  • 山慈菇

    《中国药典》:山慈菇药材名称山慈菇拼音Shān Cí Gu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

  • 山麻黄

    《中药大辞典》:山麻黄药材名称山麻黄拼音Shān Má Huánɡ别名臭草(《植物名实图考》),裸芸香(《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蛇皮草(《植物分类学报》6(1):140,195

  • 大麻叶佩兰

    药材名称大麻叶佩兰拼音Dà Má Yè Pèi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麻叶泽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atorium cannabinum L.采收和储藏:夏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尽

  • 浙江过路黄

    药材名称浙江过路黄拼音Zhè Jiānɡ Guò Lù Hu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浙江过路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chekiangensisC.C.Wu采收和储

  • 柳叶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柳叶菜药材名称柳叶菜拼音Liǔ Yè Cài别名水丁香、地母怀胎草、菜籽灵、通经草、水兰花、水接骨丹、水窝窝、绒棒紫花草、长角草、鱼鳞草、大样干鱼草、光明草[湖

  • 败酱草

    药材名称败酱草拼音Bài Jiànɡ Cǎo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来源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