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火秧竻

火秧竻

《中药大辞典》:火秧竻

药材名称火秧竻

拼音Huǒ Yānɡ Lè

别名霸王鞭(《广州植物志》),阿黎树、羊不揩、龙骨刺(《广西中兽医药植》),火虹、火巷、美泽大戟(《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杨丫(《岭南草药志》),金刚树、纯阳草、千年剑(《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火焰、臭松、苔哥刺(《梧建中草药》)。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大戟科植物金刚纂。全年可采。

原形态直立、肉质、秃净灌木或乔木,高可达7米,含白色乳汁。树皮灰白色,有浅裂纹;老枝圆柱状,或钝三至六角形;小枝有3~5条厚而作波浪形的翅,翅的凹陷处有一对利刺。单叶耳生;少而小,具短柄,由翅边发出,肉质;倒卵形,先端浑圆,长8~12厘米,宽3~4厘米,全缘,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较浅。聚伞花序由3个总苞构成。具短柄,生于翅的凹陷处;总苞半球形,直径约1厘米,黄色;花单性,无花被,雌雄花同生于总苞内;雄花多数,有1具柄的雄蕊,通常有极小的苞片;雌花无柄,生于总苞的中央,仅有1个3室的上位子房,花柱分离,2裂。蒴果球形,径约1厘米。花期3~4月。

生境分部生于村舍附近或园边,多栽培作观赏及绿篱用。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地。

炮制青皮,切片,炒透至焦黄。

性味苦,寒,有毒。

①《生草药性备婴》:"味苦。"

②《本草求原》:’涩,温。"

③《闽南民间草药》:"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消肿,通便,杀虫.治臌胀,急性胃肠炎,肿毒,疥癞。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无名肿毒,大疮,(火秧竻)割开两边,用火焙热贴之。"

②《本草求原》:"其汁胶治大小便闭,调白蜜服。二便通,即食精肉汤以解其毒。"

③《岭南采药录》:"杀虫,蚀腐肉,凡患牛程蹇捣敷之。"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去湿热,消肿拔毒。治急性胃肠炎,恶疮痈肿,疥癣,皮肤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入丸剂,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臌胀:火秧竻胶(茎梗割开流出之白色胶)、炒米粉、百草霜。上三味和匀为小丸,晒干,朱砂为衣。大人服-钱,小孩服七分,用山楂砂仁白芍煎水送服,隔日清晨服一次。服后待泻四、五次时,可服温白粥则泻止。戒盐及盐制食品一百天。

②治大便秘结:火秧竻汁,加适当番薯粉,为小丸如绿豆大,用新瓦焙干侯用,每服一丸。

③治疟疾:火秧芳心,切成黄豆大,用龙眼肉包裹,于发病前五小时吞服。(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疥癞:火秧竻(切片),以香油二两,贮瓦器,煎至笼焦黑色,去竻存油,和入川连、枯矾、樟脑、三仙丹、雄黄蛇床子,为末,带热敷之。(《岭南采药录》)

⑤治癣:火秧竻鲜枝茎去皮,捣烂绞汁涂抹。(《福建中草药》)

⑥治足底挫伤瘀血或脓肿:火秧竻鲜茎捣汁,加入面粉调匀,煮热外敷;或茎、叶捣烂,加热外敷。(《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火秧竻

药材名称火秧竻

拼音Huǒ Yānɡ Lè

英文名Ancients Euphorbia Stem, Stem of Ancients Euphorbia

别名纯阳草、阿黎树、羊不揩、龙骨刺、杨丫、火虹、火巷、美泽大截、金刚树、千年剑、火焰、臭松、苔哥刺、小青龙、紫木通、百步回阳、圆金刚、龙骨树、羊不挨、霸王鞭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的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antiquorum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去皮、刺,鲜用;或切片,晒干,炒成焦黄。

原形态金刚纂 灌木,高达1m。含白色乳汁;分枝圆柱状或具不明显的3-6棱,小枝肉质,绿色,扁平或有3-5个肥厚的翅,翅的凹陷处有一对利刺。单叶互生;具短柄;托叶皮刺状,坚硬;叶片肉质,倒卵形,卵状长圆形至匙形,长4-6cm,宽1.5-2cm,先端钝圆有小尖头,基部渐狭,两面光滑无毛。杯状聚伞花序,每3枚簇生或单生,总花梗短而粗壮,长约4mm;总苞半球形,直径约1cm,黄色,5浅裂,裂片边缘撕裂;雌雄花同生于总苞内;雄花多数,有一具柄雄蕊,鳞片倒披针形,边缘撕裂,中部以下合生;腺体4枚,2唇形,下唇大,宽倒卵形,无花瓣状附属物;雌花无柄,生于总苞中央,仅有一个3室的上位子房,花柱分离,基部多少合生,先端2裂。蒴果球形,光滑无毛,直径约1cm,分果爿稍压扁。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村舍附近或园地,多栽培作观赏或绿篱。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肥厚,圆柱,或有3-6钝棱,棕绿色;小枝肉质,绿色,扁平,有3-5翅状纵棱。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茎含蒲公英赛醇(taraxerol),3a-无羁萜醇(friedelan-3a-ol),3β-无羁萜醇(friedelan-3β-ol),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茎皮含蒲公英赛醇。根含蒲公英赛醇。乳汁含大戟二烯酸(euphol),β-香树脂酸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大戟醇(euphorbol),环木菠萝烯酸(cycloartenol),3-O-当归酰巨大戟萜醇(3-O-angeloylingenol)。

炮制青皮,切片,炒透至焦黄。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心;大肠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便;拔毒去腐;杀虫止痒。主水肿;臌胀;泄泻;痢疾;食积;痞块;疔疮;痈疽;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剖开焙热内贴;或取汁涂。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无名肿毒,大疮,(火秧竻)割开两边,用火焙热贴之。

2.《本草求原》:其汁胶治大小便闭,调白蜜服。二便通,即食精肉汤以解其毒。

3.《岭南采药录》:杀虫,蚀腐肉,凡患牛程蹇捣敷之。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去湿热,消肿拔毒。治急性胃肠炎,恶疮痈肿,疥癣,皮肤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江蓠

    药材名称江蓠拼音Jiānɡ Lí别名龙须菜、海菜、线菜、海粉干、海面线、竹筒菜、蚝菜、发菜、粉菜出处江蓠又名龙须菜。1.《纲目》菜部云:“龙须菜,生东南海边石上,丛生,无枝叶,状如柳根须,长者尺余,白

  • 黄囊杓兰

    药材名称黄囊杓兰来源兰科杓兰属植物黄囊杓兰Cypripedium Sp.以根入药。8~9月挖根,洗净,晒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强心利尿,活血调经。用于心力衰竭,月经不调。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

  • 大一面锣

    《中药大辞典》:大一面锣药材名称大一面锣拼音Dà Yī Miàn Luó别名大一面绿(《峨嵋药植》),白毛草(《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大一面

  • 勾儿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勾儿茶药材名称勾儿茶拼音Gōu ér Chá别名枪子柴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勾儿茶Berchemia racemosa Sieb. et Zucc.,以根、根皮

  • 小黄鼠狼

    药材名称小黄鼠狼拼音Xiǎo Huánɡ Shǔ L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肿足蕨科植物光轴肿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odematium eriocarpum(Wall.ex Mett.)

  • 荃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荃皮药材名称荃皮拼音Quán Pí别名小柳拐、山救驾、毛叶探春来源木犀科黄素馨Jasminum giraldii 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四川

  • 总状土木香

    药材名称总状土木香拼音Zǒnɡ Zhuànɡ Tǔ Mù Xiānɡ英文名Racemose triula Root别名臧木香、玛奴(藏语)。来源为菊科植物总状土木香Inula ra

  • 樱草根

    《中药大辞典》:樱草根药材名称樱草根拼音Yīnɡ Cǎo Gēn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报春花科翠南报春的根及根茎。8~9月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翠南报春,又名:樱草、翠兰花、野白菜。多年生草本,高

  • 到老嫩

    药材名称到老嫩拼音Dào Lǎo Nèn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大叶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martinii(Levl.)Hand.Mazz.[Boehmeria martin

  • 松球

    《中药大辞典》:松球药材名称松球拼音Sōnɡ Qiú别名松实(《别录》),松元(《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云南松等的球果。化学成分种仁含蛋白质15.3%,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