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牛尾泡

牛尾泡

《中药大辞典》:牛尾泡

药材名称牛尾泡

拼音Niú Wěi Pào

别名山泡刺藤、黄泡叶(《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黄泡子。叶夏、秋采,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高1~1.5米.茎细长,具有柄腺毛,或脱落,散生小钩状皮刺。叶互生;近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疏生具凸头的小锯齿,近基部常有小裂片,两面无毛,下面中脉和叶柄有皮刺;叶柄长2~3厘米。圆锥花序顶生,长15~25厘米,或其下各叶腋生总状花序;花白色,直径6~8毫米;花梗短,疏生柔毛和腺毛;萼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钻状。果时反折;内外两面有柔毛;花瓣较萼裂片短;雄蕊多数,花丝扁;心皮多数,分离。聚合果球形,直径5~7毫米,红色,只有10多个小核果。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丛中,路边及林缘。分布四川,贵州,广西,湖北等地。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酸涩,平。"

功能主治①《四川常用中草药》:"收敛,止血,解毒。根:通经散瘀。治吐血,痔疮出血。叶:治黄水疮,湿热疮毒。"

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止痛,利尿,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尾泡

药材名称牛尾泡

拼音Niú Wěi Pào

英文名Leaf or root of Yichang Raspberry

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宜昌悬钩子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ichangensis Hemsl.et O. Kuntze

采收和储藏:根,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叶,夏季采,晒干。

原形态宜昌悬钩子攀援或匍匐灌木,高达3m。茎细长,具有柄腺毛和散生小钩状皮刺。单叶,近革质;叶柄长2-4cm,常疏生腺毛或短小皮刺;托叶钻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叶片卵状披针形,长8-15cm,宽4-7cm,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疏生具凸头小锯齿,两面无毛,下面沿中脉疏生小皮刺。顶生细圆锥花序,长15-25cm,腋生花序有时形似总状;花白色,直径6-8mm;花梗短,疏生柔毛和腺毛;萼片卵形,先端钻状,全缘,内外两面有柔毛;花时直立,果时反折。聚合果球形,直径5-7mm,红色,只有10多个小核果。花期7-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的山坡、山谷疏密林中或灌丛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酸、涩;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通经利尿,解毒敛疮。主吐血,衄血,痔疮,尿血,血崩,痛经,小便短涩,湿热疮毒,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各家论述1.《四川常用中草药》:收敛,止血,解毒。根:通经散瘀。治吐血,痔疮出血。叶:治黄水疮,湿热疮毒。

2.《广西药植名录》:根:止痛,利尿,杀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吉利子树

    药材名称吉利子树拼音Jí Lì Zǐ Shù英文名Root of Bilobed Grewia别名急糜子科、铜箍散、扁担木、孩子儿拳头、荀妃麻、棉筋条、二裂解宝叶、月亮皮、葛马麻、哨儿菜、圪柏麻葛荆麻

  • 五转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转七药材名称五转七拼音Wǔ Zhuǎn Qī别名阴阳扇、包谷陀子、通天七来源忍冬科莛子藨属植物穿心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T. farges

  • 自事口草

    药材名称自事口草拼音Zì Shì Kǒu Cǎo别名鹿蹄草(《生草药性备要》),小回回蒜(《植物学大辞典,),假芹菜(《岭南采药录》),千里光(《南京民间药草》),自灸草、野芹菜、

  • 密马

    《中药大辞典》:密马药材名称密马拼音Mì Mǎ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美花兔尾草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美花兔尾草,又名:蜈蚣草。半灌木,高30~60厘米。茎粗,稍有分枝,被毛。单数

  • 密蒙花

    《中国药典》:密蒙花药材名称密蒙花拼音Mì Ménɡ Huā英文名FLOS BUDDLEJAE别名蒙花、蒙花珠、老蒙花、羊耳朵朵尖、水锦花、黄花醉鱼草来源本品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Bu

  • 蓝圆鲹

    药材名称蓝圆鲹拼音Lán Yuán Shēn别名池鱼、棍子、黄尾来源药材基源:为鲹科动物蓝圆鲹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et Schlegel

  • 散瘀草

    药材名称散瘀草别名退血草、散血草、白毛筋骨草、地龙胆、紫背金盘、破血丹、石灰菜来源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散瘀草Ajuga nipponensis Makino,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苦,寒。

  • 茄稞虫

    药材名称茄稞虫拼音Qié Kē Chónɡ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寄居于茄科植物茄子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男女童痨。"复方治男女童痨,其

  • 春尖油

    《中药大辞典》:春尖油药材名称春尖油拼音Chūn Jiān Yóu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树干流出的液汁。10~11月采收。功能主治治齁病。用法用量内服:同人乳蒸化,2~3钱。摘录

  • 鳜鱼胆

    《中药大辞典》:鳜鱼胆药材名称鳜鱼胆拼音Guì Yú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鮨科动物鳜鱼的胆。腊月采取,悬挂于通风无日处,阴干用。性味《纲目》:"苦,寒,无毒。&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