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牡蒿根

牡蒿根

《中药大辞典》:牡蒿根

药材名称牡蒿根

拼音Mǔ Hāo Gēn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牡蒿

性味性温,味苦微甘。

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寒湿浮肿。

复方①治风湿痹痛、头痛:牡蒿根一两。水煎服。

②治寒湿浮肿:牡蒿根一至二两。用水一碗煎至半碗,冲黄酒二两饮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牡蒿根

药材名称牡蒿根

拼音Mǔ Hāo Gēn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Wormwood

别名齐头蒿根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牡蒿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洗净,晒干。

原形态牡蒿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状茎粗壮,常有若干条营养枝。茎直立,常丛生,上部有开展和直立的分枝,被微柔毛或近无毛。下部叶倒卵形或宽匙形,花期萎谢,长3-8cm,宽1-2.5cm,下部渐狭,有条形假托叶,上部有齿或浅裂;中部叶匙形,长2.5-4.5cm,宽0.5-2cm,上端有3-5枚浅裂片或深裂片,每裂片上端有2-3枚小锯齿或无,近无毛或被微柔毛;上部叶近条形,三裂或不裂;苞片叶长椭圆形、披针形,先端不裂或偶有浅裂。头状花序多数,卵球形或近于形,于分枝端排成复总状,有有短梗及条形苞叶;总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1-2mm,无毛;总苞片3-4层,背面多少叶质,边缘宽膜质;雌花3-8朵,能孕;内层为两性花5-10条,不孕育。瘦果小,倒卵形,无毛。花、果期7-10月。

性味味苦;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补虚;杀虫栽疟。主产后伤风感冒;风湿痹痛;劳伤乏力;虚肿;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皮

    《中药大辞典》:麻皮药材名称麻皮拼音Má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茎皮部的纤维。性味《本草汇言》:"入手阳明、足太阴经。"功能主治去瘀,利水。治跌扑损

  • 黄瑞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瑞木药材名称黄瑞木别名乌珠子、杨桐、鸡仔茶、黄板叉木来源山茶科红淡属植物毛药红淡Adinandra millettii (Hook. et Arn.) Benth. et Hoo

  • 马缨花

    《中药大辞典》:马缨花药材名称马缨花拼音Mǎ Yīnɡ Huā别名密筒花、红山茶、杜鹃、麻力光(《云南中草药选》),映山红(《贵州药植名录》),苍山杜鹃(《广西植物名录》)。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

  • 滇五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滇五味药材名称滇五味别名五味子[云南]、过山龙来源木兰科滇五味Schisandra rubriflora (Franch.) Rehd. et Wils,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云南。

  • 阳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阳桃药材名称阳桃拼音Yánɡ Táo别名五敛子、杨桃、三敛、三廉子来源酢浆草科五敛属植物阳桃Averrhoa carambola L.,以根、枝、叶、花及果实入

  • 铁华粉

    《中药大辞典》:铁华粉药材名称铁华粉拼音Tiě Huá Fěn别名铁胤粉(《日华子本草》),铁艳粉、铁霜(《纲目》)。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铁与醋酸作用后生成的锈末。制法《开宝本草》:&qu

  • 白豆蔻壳

    药材名称白豆蔻壳拼音Bái Dòu Kòu Ké别名豆蔻壳(《饮片新参》),白蔻衣(江苏)。出处《药性切用》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壳。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橘饼

    《中药大辞典》:橘饼药材名称橘饼拼音Jú Bǐnɡ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等的成熟果实,用蜜糖渍制而成。性味①《食物宜忌》:"味甘,性温。"②《随息居饮食谱》

  • 臭菘种子

    药材名称臭菘种子拼音Chòu Sōnɡ Zhǒnɡ Zi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arpus foetidus(L·)Salisb.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

  • 松叶

    《中药大辞典》:松叶药材名称松叶拼音Sōnɡ Yè别名猪鬃松叶(《圣惠方》),松毛(《简便单方》),山松须(《生草药性备要》),松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