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狐四足

狐四足

《中药大辞典》:狐四足

药材名称狐四足

拼音Hú Sì Zú

出处《纲目》

来源为犬科动物

功能主治《纲目》:"治痔漏下血。"

复方治痔漏反花泻血者:狐四足一副(阴干),穿山甲、猬皮各三两,黄明胶、白附子五灵脂、蜀乌头、川芎藭、乳香各二两。锉细入砂锅内,固济候干,炭火煅红,为末,入木香末一两。以芫荽煎酒调下二钱,日三服。(《永类钤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狐四足

药材名称狐四足

拼音Hú Sì Zú

英文名Fox feet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犬科动物狐狸和南狐的四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Vulpes vulpes Linnaeus2.Vulpes vulpes hoole Swinhoe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剁下四足,阴干。

原形态1.狐狸,体长约75cm,重7.5kg。颜面狭窄,吻尖。四肢短,尾粗长,超过体长的一半,且其毛蓬松,身上有特殊的狐骚味。头部棕灰色,吻端棕黑色,下颌污白色,耳背黑色或棕黑色。背部红棕色,体侧黄褐色,腹部黄白色。四肢棕色或浅褐色,前后肢外侧有一条黑纹。尾色同背部,尾端白色。毛色因个体而有差异。

2.南狐,体形似狗,中等细长。重7.5kg左右,外形与上种类似,亦有腭臭。毛色变化较大,通常标准者,其头、躯、尾为赤褐色;深者赤色,浅者黄褐色。个体头部灰棕色;唇、下颏至前胸暗白色;颈、肩、体两侧稍黄色,背部红棕色;腹面白色或黄白色,尾尖白色。前后肢外侧的黑褐色带纹,其宽狭不等。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森林、丘陵、草原等地。穴居树洞,土穴中常抱尾而睡。和动敏捷,食物杂。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疗痔。主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适量。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治痔漏下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广防风

    药材名称广防风别名防风草、落马衣、秽草、抹草、马衣叶、土藿香、排风草、野苏麻、豨签草[福建]、假豨签草[广西]来源唇形科防风草属植物广防风Ebimexedi indica (L.) rothm.,以全

  • 羊肚菜

    药材名称羊肚菜别名羊肚菌、羊肚蘑、编笠菌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羊肚菜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于春、夏之交的雨后,产生在阔叶林中地上

  • 荔枝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荔枝草药材名称荔枝草拼音Lì Zhī Cǎo别名荠宁、雪见草、雪里青、癞子草、癞团草、癞疙宝草、蛤蟆草、猪婆草来源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

  • 川层草

    《中药大辞典》:川层草药材名称川层草拼音Chuān Cénɡ Cǎo别名献鸡尾(《广西药植名录》),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铁线路鸡(《湖南药物志》)。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中国

  • 金背枇杷

    药材名称金背枇杷拼音Jīn Bèi Pí Pá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果实。秋后采摘,蜜炒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镇咳祛痰,清肺和胃,降气消暑。治肺

  • 手掌参

    《中药大辞典》:手掌参药材名称手掌参拼音Shóu Zhǎnɡ Cān别名佛手参、掌参(《宁夏中草药手册》),手儿参(《陕西中草药》),旺拉(藏名)。出处《东北药植志》来源为兰科植物手参和粗脉

  • 野木鱼

    药材名称野木鱼拼音Yě Mù Yú别名野芋、岩芋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曲苞芋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natanthus pumilus(D.Don)Engl.et Krause[Cala

  • 茨菇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茨菇草药材名称茨菇草拼音Cí Gū Cǎo别名催生草、灵芝草、箭叶大油芒来源禾本科茨菇草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 Rendle,以全草入药。生境

  • 山核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核桃药材名称山核桃拼音Shān Hé Tɑo别名小核桃来源胡桃科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以种仁、根皮、果皮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贵州、

  • 尿泡草

    药材名称尿泡草拼音Niào Pào Cǎo别名羊卵泡出处《陕甘宁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种植物苦马豆的果实。秋季采收,晾干。原形态矮小灌木,高20~60厘米,有疏生短伏毛。羽状复叶;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