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独蕨箕

独蕨箕

《中药大辞典》:独蕨箕

药材名称独蕨箕

拼音Dú Jué Jī

别名蕨箕参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阴地蕨科植物绒毛阴地蕨。冬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6厘米。须根多数,肉质。不育叶柄有灰白色绒毛。叶片长18~25厘米,宽24~27厘米或更宽,下部3~4回羽状,基部1对羽片最大,三角形,长达15厘米,宽6~8厘米,末回小羽片或裂片边缘有粗大重锯齿。孢子叶自不育叶的下部或近基部生出,比不育叶短,2~3回羽状,复圆锥形,长8~11厘米,柄长5~7厘米,小穗张开,疏松,有绒毛。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杂木林下。分布湖南、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微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滋补,平肝散结。治产后体虚,肝肾虚弱,疮毒,风毒,淋巴结肿,目中生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独蕨箕

药材名称独蕨箕

拼音Dú Jué Jī

英文名Woolly Grape Fern

别名蕨箕参、蕨箕细辛、一朵云、蕨苗一支蒿、蕨蕨草、蕨蕨蒿、金扇子、山斛、阴地蕨、独脚鸡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绒毛阴地蕨的全草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trypus lanuginosus(Wall.)Holub[Botrychium lanuginosum Wall.]

采收和储藏:全草四季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绒毛阴地蕨,多年生草本,高达26cm。须根多数,肉质。不育叶柄有灰白色绒毛。叶片长18-25cm,宽24-27cm或更宽,下部3-4回羽状,基部l对羽片最大,三角形,长达15cm,宽6-8cm,末回小羽片或裂片边缘有粗大重锯齿。孢子叶自不育叶的下部或近基部生出,比不育叶短,2-3回羽状,复圆锥形,长8-llcm,柄长5-7cm,小穗张开,疏松,有绒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600m的山地常绿杂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湖南、贵州、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性味微苦;甘;微寒;平;有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滋补;止咳平喘。主毒蛇咬伤;乳痈;疔疮肿毒;瘰疬;咽喉炎;肺热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大苞寄生

    药材名称大苞寄生拼音Dà Bāo Jì Shēnɡ别名榔榆寄生、柑寄生、野梨树寄生、油茶寄生、猪糠木寄生、柿树寄生、桐油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大苞寄生、黔桂大苞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

  • 花唐松草

    药材名称花唐松草拼音Huā Tánɡ Sōnɡ Cǎo别名马尾黄连、土黄连、肾叶唐松草、瓣蕊唐松草来源毛茛科花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 L., 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东

  • 香茶菜根

    药材名称香茶菜根拼音Xiānɡ Chá Cài Gēn别名盘龙七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香茶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amethystoides (Benth.) Hara采收

  • 华南铁角蕨

    药材名称华南铁角蕨拼音Huá Nán Tiě Jiǎo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华南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austrochinense Ching采收和储藏:

  • 空心柳

    《中药大辞典》:空心柳药材名称空心柳拼音Kōnɡ Xīn Liǔ别名马尿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柳叶绣线菊(《东北植物检索表》)。出处《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线菊的全草及根。全年

  • 异野芝麻

    药材名称异野芝麻拼音Yì Yě Zhī Mɑ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异里芝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terolamium debile(Hemsl.)C.Y.Wu[Onthosiphon d

  • 流苏子根

    药材名称流苏子根拼音Liú Sū Zǐ Gēn别名癞蜗藤、小青藤、牛老药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流苏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ptosapelta diffusa (Champ.exBent

  • 火殃簕

    药材名称火殃簕拼音Huǒ Yānɡ Lè别名霸王鞭、金刚纂、金刚树、龙骨树、肉麒麟、羊不挨、火旺、火巷、火焰、羊桠、扬丫、洋丫簕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antiquor

  • 红花子

    药材名称红花子拼音Hónɡ Huā Zǐ别名红蓝子(《广利方》),白平子(《药材资料汇编》)。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果实。生境分部产江苏等地。性状瘦果,长7~8毫米,宽6~7毫

  • 鳜鱼胆

    《中药大辞典》:鳜鱼胆药材名称鳜鱼胆拼音Guì Yú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鮨科动物鳜鱼的胆。腊月采取,悬挂于通风无日处,阴干用。性味《纲目》:"苦,寒,无毒。&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