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猫毛草

猫毛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毛草

药材名称猫毛草

别名臭草金丝草

来源禾本科猫毛草Melica scabrosa Tri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华北、西北、江苏、山东、四川。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热。主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发烧,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1~2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猫毛草

药材名称猫毛草

拼音Māo Máo Cǎo

别名金丝草、肥马草、枪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臭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ica scabrosa Trin.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臭草多年生草本。须根细弱,较稠密。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高30-70cm,基部常密生分糵。叶鞘光滑或微粗糙,上部者短于节间,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透明膜质,长1-3mm,顶端撕裂而两侧下延;叶片质较薄,长6-15cm,宽2-7mm,干时常卷折,无毛或上面疏具柔毛。圆锥花序窄狭,长8-15cm,宽1-2cm,分枝直立或斜向上升,主枝长达5cm,小穗柄短,线形弯曲,上部被微毛;小穗长5-7mm,含2-4孕性小花,淡绿或乳脂色,顶部由数个不育外稃集成小球形;颖花等长,膜质,具3-5脉,背部中脉常具微小纤毛,长4-7mm;外稃先端尖或钝,为膜质,具7条隆起主脉,背部颗粒状粗糙,第1外稃长5-6mm,内稃短于或在上部花中者等于外稃,先端钝,脊具微小纤毛;花药长约1.3mm。颖果褐色,光秃,纺锤形,长约1.5mm。花、果期5-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或荒芜的田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各地。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洒清水,稍润。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为根、茎、叶、果混合的段状。根细,茎纤细,浅黄棕色。叶薄光滑或微粗糙。果光亮褐色,纺锤形。气微,味淡。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退黄。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发热;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算盘子根

    《中药大辞典》:算盘子根药材名称算盘子根拼音Suàn Pán Zi Gēn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算盘子的根,秋季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算盘子"条。

  • 棒棒草

    药材名称棒棒草拼音Bànɡ Bànɡ Cǎo别名孩儿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短小孩儿参的干燥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Franch.

  • 金龙胆草

    药材名称金龙胆草拼音Jīn Lóng Dǎn Cǎo别名矮脚苦蒿、熊胆草、鱼胆草、苦蒿、细苦蒿、毛苦蒿、油蒿、苦丁、苦艾、苦龙胆草、龙胆蒿、劲直假蓬来源菊科假蓬属植物小苦蒿Conyza blinii

  • 竹节参

    《中国药典》:竹节参药材名称竹节参拼音Zhú Jié Shēn英文名RHIZOMA PANACIS JAPONICI别名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峨三七、野三七、竹节人

  • 井底泥

    《中药大辞典》:井底泥药材名称井底泥拼音Jǐnɡ Dǐ Ní别名井底沙(《证类本草》)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淤积在井底的灰黑色泥土。性味寒。①《证类本草》:"至冷。"②

  • 矮子常山

    药材名称矮子常山拼音ǎi Zi Chánɡ Shān别名木质山海螺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小叶石梓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melina delauayana P.Dop[G.montana W

  • 泽漆

    《全国中草药汇编》:泽漆药材名称泽漆拼音Zé Qī别名五朵云、猫眼草、五凤草、灯台草、倒毒伞、烂肠草、绿叶绿花草、五点草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

  • 菊花

    《中国药典》:菊花药材名称菊花拼音Jú Huā英文名FLOS CHRYSANTHEMI别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毫菊、杭菊、贡菊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

  • 红毛五加皮

    《中药大辞典》:红毛五加皮药材名称红毛五加皮拼音Hónɡ Máo Wǔ Jiā Pí别名川加皮,刺加皮(《药材资料汇编》),刺五甲、毛五甲皮、刺甲皮(《四川中药志》)。出

  • 刺桐花

    药材名称刺桐花拼音Cì Tónɡ Huā别名鹦哥花(《天中记》)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金疮,止血。"用法用量外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