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蒿花

白蒿花

药材名称白蒿花

拼音Bái Hāo Huā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大籽蒿一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4cm;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表,长4-8cm,宽3-6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则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mm,宽1-2m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一分裂,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6mm,具短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地,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总苞3-4层,外层、中层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膜质;花序托半球形,具白色托毛;雄花2(-3)层,20-30朵,花冠檐部具2-4裂齿,花柱线形,先端2叉;两性花多层,80-120朵,花冠管状,花药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形,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10月。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主痈肿疔毒;湿疮;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脑膏香

    《中药大辞典》:龙脑膏香药材名称龙脑膏香拼音Lónɡ Nǎo Gāo Xiānɡ别名婆律膏(《唐本草》),龙脑油(《南海药谱》),婆律香(《纲目》)。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性味

  • 通泉草

    药材名称通泉草拼音Tōnɡ Quán Cǎo别名脓泡药、汤湿草、猪胡椒、野田菜、鹅肠草、绿蓝花、五瓣梅、猫脚迹、尖板猫儿草来源玄参科通泉草属植物通泉草Mazus japonicus (Thu

  • 环纹苦乳菇

    药材名称环纹苦乳菇别名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环纹苦乳菇Lactarius insuls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四川、云南。性味苦

  • 蔷薇根

    《中药大辞典》:蔷薇根药材名称蔷薇根拼音Qiánɡ Wēi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根。全年可采,挖取后,洗净晒干。化学成分根含委陵菜酸。根皮含鞣质23.3%。鲜叶含维生

  • 珠儿参

    《中药大辞典》:珠儿参药材名称珠儿参拼音Zhū ér Shēn别名珠参(《纲目拾遗》),珠子参、疙瘩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雪三七(《中药材品种论述》),钮子七、扣子七(《民间常用草药

  • 水鳖

    药材名称水鳖拼音Shuǐ Biē别名水白、水苏、芣菜、马尿花、水旋覆、油灼灼、白苹出处水鳖之名始载于《庚辛五册》(据《纲目》)。1.《野菜赞》云:“油灼灼,苹类,圆大一缺,背点如水泡,一名芣菜,沸汤过

  • 西藏土连翘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藏土连翘药材名称西藏土连翘拼音Xī Zànɡ Tǔ Lián Qiáo来源金丝桃科西藏土连翘Hypericum bellum L.,以果实入药。生境

  • 小赤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赤麻药材名称小赤麻拼音Xiǎo Chì Má别名赤麻、小红活麻来源荨麻科小赤麻Boehmeria spicata (Thunb.)Thunb.,以根入药。生境

  • 馒头蟹

    药材名称馒头蟹拼音Mán Tou Xiè别名雷公蟹来源药材基源:为馒头蟹科动物逍遥馒头蟹等的壳和蟹黄。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appa philargius(Linnaeus)采收和储藏:秋季于沙滩

  • 三头灯心草

    药材名称三头灯心草来源灯心草科三头灯心草Juncus triceps Rostk.,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治热病烦渴,喉炎,咳嗽,小儿烦躁,多啼。用法用量1~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