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空青

空青

《中药大辞典》:空青

药材名称空青

拼音Kōnɡ Qīnɡ

别名青油羽、青神羽(《石药尔雅》),杨梅青(《本草图经》)。

出处《本经》

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成球形或中空者

性味甘酸,寒。有小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甘酸。"

③《别录》:"酸,大寒,无毒。"

④《玉楸药解》:"味苦,性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肝。"

功能主治明目,去翳,利窍。治青盲,雀目,翳膜内障,赤眼肿痛,中风口歪,手臂不仁,头风,耳聋。

①《本经》:"主青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

②《别录》:"益肝气,疗目赤痛,去肤翳,止泪出,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令人不忘。"

③《药性论》:"能治头风,镇肝,瞳人破者,再得见物。"

④《日华子本草》:"浆能点多年青盲、内障、翳膜,养精气。其壳又可摩翳。"

⑤《范汪方》:"治中风口歪不正,以豆许含咽。"

用法用量外用:研细水飞点眼。内服:研末,1~3分。

注意《药性论》:"畏菟丝子。"

复方①治眼疏疏不明:空青少许,渍露一宿,以水点之。(《普济方》)

②治眼黑翳覆瞳子肤起:贝子四枚(烧),空青一两,矾石一两(熬汁尽)。上三味末,取如黍米注翳上,日二。(《僧深集方》)

③治肤翳昏暗:空青二钱,蕤仁(去皮)一两,片脑三钱。细研日点。(《圣济总录》)

④治雀目及内外障眼,风毒青盲、暴赤眼等:杨梅青(好者,水浴过,控干、研)、胡黄连(水浴过,为细末)各一分,槐芽(初出如雀舌时,不计多少,侯干为末)一钱半。三味同研匀细如粉,入龙脑一字许,更研匀,密收,每夜卧时,先温水净漱口,仰面卧,用苇筒子吹药一字,入两鼻中,但令如常喘息,便自睡着,眼中觉凉冷为妙,隔夜一次。(《圣济总录》空青散)

⑤治卒中风,手臂不仁,口歪僻:空青末一豆许,著口中,渐入咽即愈。(《补缺肘后方》)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空青甘寒能除积热,兼之以酸,则火自敛而降矣;热退则障自消,目自明。耳者肾之窍,水涸火炎,故耳聋,肾家热解,则火启水生,而声复聪矣。九窍不利,无非火壅,肝家有火,则血热气逆,故血脉不通,凉肝除热,则精气自益,阴足火清,则窍自利而血脉自通,精神自长矣。目赤痛、肤翳、泪出,皆肝气不足之侯,益肝气则诸证自除矣。其曰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者,皆以热除则气血和平,阴气自复,五脏清宁则诸证自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空青

药材名称空青

拼音Kōnɡ Qīnɡ

英文名Azurite (globular or hollow)

别名青油羽、青神羽、杨梅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别录》:空青,生益州山谷及越嵩山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其腹中空。三月中旬采,亦无时。

2. 陶弘景:空青,越嵩属益州,今出铜官者,色最鲜深,出始兴者,弗如,益州诸郡无复有,恐久不采之故也。凉州西平郡有空青山,亦甚多。今空青但圆实如铁珠,无空腹者,皆凿土石中取之。又以合丹,成则化讼为金矣。诸石药中惟此最贵,医方乃稀用之。

3.《唐本草》:此物出铜处有,

来源药材基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成球形或中空者。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zurite

原形态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或板状。通常呈粒状、肾状、散射状、土状等块体或被覆在其他铜矿之表面,呈深蓝色。条痕为浅篮色。光泽呈玻璃状、金刚石状或土状。半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贝壳状,硬度3.5-4。比重3.7-3.9。性脆。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成因产状与绿青(孔雀石)相似。当温度增高时,扁青(蓝铜矿)可能变为绿青(孔雀石),而当干燥季节,并在有足够数量碳酸的条件下,绿青(孔雀石)可转变为扁青(蓝铜 矿)。共存有孔雀石、石英、褐铁矿乃至其他粘土矿物。

资源分布: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类球状,大小不一。蓝色。表面不平坦。多数中空。

化学成分主含碱式碳酸铜[2CuCO3·Cu(OH)2]。其中氧化铜(CuO)69.2%,二氧化碳(CO2)25.6%,水分(H2O)5.2%,尚含铅、锌、铜、钙、镁、钛、铁、铝等元素。

鉴别(1)取本品粉末,加入稀盐酸,显碳酸盐的各种反应。详见“绿青”条。

(2)本品具铜盐的各种反应。详见“绿青”条。

(3)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 5.18(6),5.09(8),4.98(6),3.53(10),2.51(5)。

(4)差热分析曲线 吸热390℃(大),980℃(大);放热780℃(微),970℃(微);390℃(微)失重40%。

性味甘酸;寒;有小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凉肝清热;明目去翳;活血利窍。主目赤肿痛;青盲;雀目;翳膜内障;中风口?;手臂不仁;头风;耳聋

用法用量外用:研细水飞点眼。内服:研末,1-3分。

注意《药性论》:畏菟丝子。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空青甘寒能除积热,兼之以酸,则火自敛而降矣;热退则障自消,目自明。耳者肾之窍,水涸火炎,故耳聋,肾家热解,则火息水生,而声复聪矣。九窍不利,无非火壅,肝家有火,则血热气逆,故血脉不通,凉肝除热,则精气自益,阴足火清,则窍自利而血脉自通,精神自长矣。目赤痛、肤翳、泪出,皆肝气不足之候,益肝气则诸证自除矣。其曰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者,皆以热除则气血和平,阴气自复,五脏清宁则诸证自解。

2.《本经》:主青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

3.《别录》:益肝气,疗目赤痛,去肤翳,止泪出,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令人不忘。

4.《药性论》:能治头风,镇肝,瞳人破者,再得见物。

5.《日华子本草》:浆能点多年青盲、内障、翳膜,养精气。其壳又可摩翳。

6.《范汪方》:治中风口歪不正,以豆许含咽。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楸子

    药材名称楸子拼音Qiū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揪子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Pyrus prunifolia Willd.]采收

  • 白花油麻藤

    药材名称白花油麻藤别名鸡血藤[广西]、鲤鱼藤、大蓝布麻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以藤茎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补血

  • 大九股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九股牛药材名称大九股牛拼音Dà Jiǔ Gǔ Niú别名羊角天麻[云南]来源槭树科九子不离母属植物大九股牛Dobinea delavayi (Baill.)

  • 红管药

    药材名称红管药拼音Hónɡ Guǎn Yào别名马兰、田边菊、山白菊来源为菊科紫菀属植物三褶脉马兰Aster ageratoides Turcz.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去杂质晒干。

  • 狐肝

    《全国中草药汇编》:狐肝药材名称狐肝拼音Hú Gān别名狐肝粉来源食肉目犬科狐Vulpes vulpes L.,以肝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若尔盖、东北。功能主治治心气痛,并能明目。用法用量研面,

  • 山梅花

    药材名称山梅花拼音Shān Méi Huā别名毛叶木通来源虎耳草科山梅花属植物毛叶山梅花Philadelphus henryi Koehne,以茎、叶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性味甘、淡,

  • 臭黄荆叶

    《中药大辞典》:臭黄荆叶药材名称臭黄荆叶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Yè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叶,4~7月采。功能主治①《分类草药性》:&q

  • 罗望子叶黄檀

    药材名称罗望子叶黄檀别名黄檀、谢汗省[壮语]来源豆科罗望子叶黄檀Dalbergia tamarindifolia Roxb.,以根、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截疟。用法用

  • 葛蕈

    《中药大辞典》:葛蕈药材名称葛蕈拼音Gě Xùn别名葛乳、葛花菜(《纲目》),葛菌、红血莲(《四川中药志》),螺丝起(《湖南药物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蛇菇种植物蛇菇的全草。八月采。原

  • 醍醐

    《中药大辞典》:醍醐药材名称醍醐拼音Tí Hú出处《雷公炮炙论》来源为牛乳制成的食用脂肪。化学成分牛乳制成的醍醐,其一般组成(每100克)为:水分73克,蛋白质2.9克,脂肪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