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扁藤

红扁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扁藤

药材名称红扁藤

别名背带藤

来源葡萄红扁藤Vitis chungii Metc.,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部江西、福建、广东。

性味甘、涩,平。

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治疮痈疖肿。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扁藤

药材名称红扁藤

拼音Hónɡ Biǎn Ténɡ

英文名root of Chung Grape

别名背带藤。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闽赣葡萄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chungii Metcal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根及茎均切段或片,叶切碎,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闽赣葡萄木质藤本。小枝无毛或被锈色短毛,后变无毛;卷须长5-10cm。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1.5-4cm,无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形状变化较大,三角状卵形、宽卵形或披针形,长3.4-11.5cm,宽2.6-6.8cm,先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通常截形,有时为截状浅心形,稀为浅心形,边缘有小牙齿,两面无毛或很快变无毛,常被白粉;侧脉3-4对,细脉隆起,形成明显的脉网。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4-9cm,初被锈色蛛丝状毛,后变无毛;花萼盘状;花瓣5,先端粘合,基部分离,开花后整个呈帽状脱落;雄蕊5;子房基部与花盘合生。浆果球形,直径约6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其化学成分有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阻碍血凝。

性味甘;涩;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消肿拔毒。主疮痈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味甘、涩、性平。有消肿拔毒的功能。用于疮痈疖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荡皮参

    药材名称荡皮参拼音Dànɡ Pí Shēn别名乌虫参、乌参、红参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参科动物玉足海参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lothuria leucospilota(Brandt)[H.vag

  • 苎麻叶

    《中药大辞典》:苎麻叶药材名称苎麻叶拼音Zhù Má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叶。原形态详"苎麻根"条。化学成分叶含黄酮,其中芸香甙0.

  • 荔枝壳

    《中药大辞典》:荔枝壳药材名称荔枝壳拼音Lì Zhī Ké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外果皮。性状干燥的外果皮,呈不规则的开裂,表面赤褐色,有多数小瘤状突起,内面光滑,

  • 凤尾蕉叶

    药材名称凤尾蕉叶拼音Fènɡ Wěi Jiāo Yè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叶。原形态苏铁,又名:番蕉(《群芳谱》),凤尾松(《花镜》),铁树(《纲目拾遗》),避火蕉

  • 鸭脚板草

    《中药大辞典》:鸭脚板草药材名称鸭脚板草拼音Yā Jiǎo Bǎn Cǎo别名辣子草、野芹菜(《分类草药性》)。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毛莨科植物扬子毛茛的全草。春、夏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遍体被白

  • 大叶花椒茎叶

    《中药大辞典》:大叶花椒茎叶药材名称大叶花椒茎叶拼音Dà Yè Huā Jiāo Jīnɡ Yè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大叶花椒的茎皮或叶。性味甘辛,无毒。功能

  • 山艾叶

    药材名称山艾叶拼音Shān ài Yè英文名Oakleaf Ajania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构叶亚区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ania quercifolia (

  • 安徽刺黄柏

    药材名称安徽刺黄柏拼音ān Huī Cì Huánɡ Bò英文名root of Anhwei Barberry别名黄柏、刺黄柏、三颗针出处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

  • 水马桑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马桑药材名称水马桑别名粗糠树、千羊白、白马桑来源忍冬科水马桑Weigela japonica Thunb. var. sinica (Rehd.) Bailey,以根入药。生境分

  • 牛奶浆草

    药材名称牛奶浆草别名见气消、柳州七、生死还阳、鬼打伞、搜山虎、铁凉伞[湖南湘阴]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牛奶浆草Euphorbia hippocrepica Hemsl.,以二年以上的老根入药。冬、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