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果冬青

红果冬青

《中药大辞典》:红果冬青

药材名称红果冬青

拼音Hónɡ Guǒ Dōnɡ Qīnɡ

别名野白蜡叶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红果冬青。夏、秩采收。

原形态常绿乔木或灌木,高可达7米。小枝无毛。叶互生,革质,叶片披针形。长约5~13厘米,宽约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小锯齿,上面有光泽;叶柄短。花4数,单性,雌雄异株。浆果状核果,呈球形,簇生,红色。

生境分部生于村庄附近。分布贵州等地。

性味性凉,味甘。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烫伤、火伤,小儿头疮。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油调搽。

复方①治烫伤、火伤:野白蜡叶,研末,调菜油搽伤处。

②治小儿头疮:野白蜡叶,研末,调菜油、搽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果冬青

药材名称红果冬青

拼音Hónɡ Guǒ Dōnɡ Qīnɡ

英文名red fruit Holly

别名野白蜡叶。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珊瑚冬青的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corallina Fr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叶鲜用或晒干。根洗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珊瑚冬青 常绿乔木,高达10m。小枝无毛,有绉沟纹。叶互生;叶辆长4-9mm;叶片革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3cm,宽1.5-5cm,边缘钝锯齿,齿端刺状,上面有光泽。花4数;近无柄;雌雄异株;花序簇生2年生小枝的叶腋内;雄花序的分枝具1-3朵花;雌花序的分枝具单花;雄花萼直径约2mm,花冠直径6-7mm。果近球形,直径约4mm,紫红色,分核4颗。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和西南。

性状性状鉴别 叶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3cm,宽1.5-5cm,边缘具钝锯齿,齿端刺状:黄绿色,上表面有光泽;革质;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叶(中脉)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较厚,外被角质层,下表皮可见气孔。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组织较疏松,均可见纤维,平直或扭曲,有的分枝状。主脉向下凸出,其下表皮内侧具3-4列厚角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下方有纤维群。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

性味凉;甘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镇痛;清热解毒。主劳伤疼痛;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研末调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凉喉茶

    药材名称凉喉茶拼音Liánɡ Hóu Chá别名理肺散、接骨丹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攀援耳草Hedyotis scandens Roxb.[Oldenlandia scan

  • 王不留行

    《全国中草药汇编》:王不留行药材名称王不留行拼音Wánɡ Bù Liú Xínɡ英文名SEMEN VACCARIAE别名留行子、奶米、王牡牛、大麦牛来源本品为石

  • 包谷火焰包

    药材名称包谷火焰包拼音Bāo Gǔ Huǒ Yàn Bāo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变成黑色的雄花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功能主治《重庆草

  • 苦木叶

    药材名称苦木叶拼音Kǔ M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crasmaquassioides(D.Don)Ben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 黄栌枝叶

    《中药大辞典》:黄栌枝叶药材名称黄栌枝叶拼音Huánɡ Lú Zhī Yè出处《河北中药手册》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黄栌的枝叶。化学成分叶含鞣质达33%。鞣质中有没食子酸、没食

  • 藕节

    《中国药典》:藕节药材名称藕节拼音ǒu Jié英文名NODUS NELUMBINIS RHIZOMATIS别名藕节巴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

  • 叶下珠

    药材名称叶下珠拼音Yè Xià Zhū别名珍珠草、叶下珍珠、叶后珠、十字珍珠草、夜合草、夜合珍珠来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以全草入

  • 破布叶

    《中药大辞典》:破布叶药材名称破布叶拼音Pò Bù Yè别名布渣叶(《本草求原》),薢宝叶(《汉英韵府》)。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椴树科植物破布叶的叶。夏、秋采收带幼

  • 穿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穿心草药材名称穿心草拼音Chuān Xīn Cǎo别名串钱草、穿钱草、顶心风来源龙胆科穿心草属植物穿心草Canscora lucidissimma (Levl. et Vant.)

  • 羊蹄实

    《中药大辞典》:羊蹄实药材名称羊蹄实拼音Yánɡ Tí Shí别名金荞麦(《本草衍义》)。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