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毛鸡

红毛鸡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毛鸡

药材名称红毛鸡

拼音Hónɡ Máo Jī

别名褐翅鸦鹃、毛鸡、落谷

来源鹃形目杜鹃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 Sinensis (Stephens),以除去毛和内脏的干燥体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调经,补血。外用治跌打,风湿。

用法用量浸酒内服适量。

备注毛鸡酒:为红毛鸡加党参川芎等十余种药材用桂林三花酒炮制而成。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红毛鸡

药材名称红毛鸡

拼音Hónɡ Máo Jī

别名茅笼中鸟、绿结鸡(《陆川本草》),毛鸡、落谷(《广西中药志》)。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杜鹃科动物褐翅鸦鹃除去内脏,羽毛后的全体。一般在夏、秋季捕捉。设置罗网,仿其鸣声以诱捕。捕得后应分置笼中,以免互殴致死。亦有以猎枪射杀或诱套捕捉者。捕后加工:先剖腹,从正中切开头、嘴,摘除内脏,用布或纸片抹净血迹,以竹条两根将腹部撑平,腹腔向下,在小火上慢慢炕干,取出,除去竹条,将脚与尾轻轻缚在一起,免其断落。

原形态褐翅鸦鹃,又名:黄蜂、大毛鸡。

体长约52厘米。嘴黑色,上嘴尖端向下弯曲,口裂及于眼下。虹膜赤红色。鼻孔近嘴缘。头、颈、上背及胸部均呈金属紫蓝色;肩、翼和肩间部概栗红色;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的先端略沾褐色;全身余部纯黑,尾羽有金属绿色反光。脚,趾、爪均黑色,趾4,2趾向前,2趾向后,后爪较后趾为长,且形状几乎平直。

平时栖于草地、矮树或灌木丛间,常在有荫蔽的地上驰走。食物为昆虫和其他动物,如蜥蝎,田鼠、鸟卵等,亦兼吃果实。

生境分部分布自浙江南至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甘,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广西中药志》:"妇科用以调经、补血。外用治跌打、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外用:浸酒涂敷。

注意《广西中药志》:"阳盛及血燥者忌用。"

备注本动物的骨(绿结鸡骨)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经加工的红毛鸡,去毛后浸制的酒,名"毛鸡酒",为两广名产。

尚有一种小鸦鹃,外形与褐翅鸦鹃相类似而小,头部无紫色反光,两翼栗色较淡,背毛或腿毛中夹有花毛,亦可同等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毛鸡

药材名称红毛鸡

拼音Hónɡ Máo Jī

英文名red feather chicken

别名茅笼中鸟、绿结鸡、毛鸡、落谷、褐翅鸦鹃、黄蜂、大毛鸡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娟科动物褐翅鸦鹃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ntropus sinensis (Stephens)

采收和储藏:一般在夏、秋季捕捉,捕杀后,剖腹去肉脏,正中切开头和下嘴,沿颈部、胸部一直剖到泄殖腔处,抹去血迹,用两根竹杆将腹部撑开,腹腔向下,在小火上慢慢烘干,除去竹杆将脚与尾缚在一起,免其断落。

原形态褐翅鸦鹃,体长约50cm左右,体形似鸡。头、颈、上背及胸部均呈金属紫蓝色;肩、翼和肩间部概栗红色;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的先端略沾褐色;全身余部纯黑,尾羽有金属绿色反光。虹膜赤红色;嘴黑色,上嘴尖端向下弯曲,口裂及于眼下;脚、趾、爪均黑色,后爪特形延长而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平时栖于草地、矮树或灌木丛间,常在有荫蔽的地上驰走。食物为昆虫、蜥蜴、田鼠、鸟卵等,亦兼吃果实。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自浙江部至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调经通乳;祛风除湿。主妇女产后体虚头痛;手脚麻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5-30g;或浸酒,每次25-50ml。外用:适量,浸酒涂敷。

注意阳盛及外感热病禁服。

各家论述《广西中药志》:妇科用以调经、补血。外用治跌打、风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翠云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翠云草药材名称翠云草拼音Cuì Yún Cǎo别名剑柏、蓝地柏、地柏叶、伸脚草、绿绒草、烂皮蛇来源卷柏科卷柏属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 木锥花

    《中药大辞典》:木锥花药材名称木锥花拼音Mù Zhuī Huā别名小齿锥花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小齿锥花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亚灌木,高1~2米。幼枝四方形,密被

  • 猪耳掌

    药材名称猪耳掌拼音Zhū ěr Zhǎnɡ出处始载于《广西民族药简编》。来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猪耳掌的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puntia brasiliensis(Willd.)Haw.采收

  • 风藤草

    药材名称风藤草拼音Fēnɡ Ténɡ Cǎo英文名root of Gourian clematis别名小木通、细木通、木通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钝萼铁线莲的藤茎和叶。拉丁植物

  • 鸢脑髓

    药材名称鸢脑髓拼音Yuān Náo Su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脑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治头风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具。复方治老年头

  • 臭黄荆子

    药材名称臭黄荆子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Z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果实。原形态臭黄荆,又名:斑鹊子、斑鸠站。灌木,高约4米。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嫩

  • 火秧竻

    《中药大辞典》:火秧竻药材名称火秧竻拼音Huǒ Yānɡ Lè别名霸王鞭(《广州植物志》),阿黎树、羊不揩、龙骨刺(《广西中兽医药植》),火虹、火巷、美泽大戟(《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

  • 双飞蝴蝶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飞蝴蝶药材名称双飞蝴蝶拼音Shuānɡ Fēi Hú Dié别名须参、七层楼、土细辛、一见香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双飞蝴蝶Tylophora floribun

  • 山檨叶泡花树

    药材名称山檨叶泡花树拼音Shān Shē Yè Pào Huā Shù别名灰冬瓜。来源药材基源:为清风藤科植物山檨叶泡花树的根、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iosma thorelii Lecom

  • 昙花

    《中药大辞典》:昙花药材名称昙花拼音Tán Huā别名琼花、凤花、金钩莲(《新中医药》9(6):50,1958)。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的花。原形态直立灌木,长达1米以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