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绿豆叶

绿豆叶

《中药大辞典》:绿豆叶

药材名称绿豆叶

拼音Lǜ Dòu Yè

出处《纲目》

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叶片

性味《本草汇言》:"味苦,气寒,无毒。"

功能主治治吐泻,斑疹,疔疮,疥癣。

①《开宝本草》:"霍乱吐下,绞汁和醋少许,温服。"

②《本草汇言》:"治疔毒、癍疹,金、石、丹、火诸毒及霍乱吐下,并绞汁,和温汤饮之。"

用法用量内服:捣汁,0.5~1两。外用:捣烂布包擦。

复方治风癣干疥:绿豆叶,捣烂,和米醋少许,用旧帛擦之。(《本草汇言》)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绿豆叶

药材名称绿豆叶

拼音Lǜ Dòu Yè

英文名Mung Bean leaf, Green Gram leaf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绿豆Vigna radiata (L.)R.Wilczak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gna radiata (L.)R.Wilczak [Phaseolus radiatus L.;P.mungo auct.non L.]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随采随用。

原形态绿豆一年生直立或顶端微缠绕草本。高约60cm,被短褐色硬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9-12cm;小叶3,叶片阔卵形至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长6-10cm,宽2.5-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截形,两面疏被长硬毛;托叶阔卵形,小托叶线形。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短于叶柄或近等长;苞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有长硬毛;花绿黄色;萼斜钟状,萼齿4,最下面1齿最长,近无毛;旗瓣肾形,翼瓣有渐窄的爪,龙骨瓣的爪截形,其中一片龙骨瓣有角;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密被长硬毛。荚果圆柱形,长6-8cm,宽约6.mm,成熟时黑色,被疏褐色长硬毛。种子绿色或暗绿色,长圆形。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省区多有栽培。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和胃;解毒。主霍乱吐泻;斑疹;疔疮;疥癣;药毒;火毒

用法用量内服:捣汁,15-30g。外用:适理,捣烂布包擦。

复方治风癣干疥: 绿豆叶,捣烂,和米醋少许,用旧帛擦之。(《本草汇言》)

各家论述1.《开宝本草》:霍乱吐下,绞汁和醋少许,温服。

2.《本草汇言》:治疔毒、癍疹,金、石、丹、火诸毒及霍乱吐下,并绞汁,和温汤饮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礁膜

    药材名称礁膜拼音Jiāo Mó英文名reef Monostroma别名绿紫菜、苔皮、石菜、大本青苔菜、由菜、绿苔、青菜出处始载于《中国经济海藻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礁膜科植物礁膜及袋礁膜的藻体。拉丁植物

  • 圆叶南蛇藤根

    药材名称圆叶南蛇藤根拼音Yuán Yè Nán Shé Ténɡ Gēn别名称星蛇、双虎排牙、铁包金。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圆叶南蛇藤Celastrus kusanm Hayata的根。拉丁植物动

  • 倒水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倒水莲药材名称倒水莲拼音Dào Shuǐ Lián别名金鸡尾来源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峨眉唐松草Thalictrum omeiense W. T. Wang et

  • 光叶海桐叶

    药材名称光叶海桐叶拼音Guānɡ Yè Hǎi Tónɡ Yè英文名Leaf of Glabrousleaf Pittosporum别名一朵云叶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海桐花

  • 光叶密花豆

    药材名称光叶密花豆拼音Guānɡ Yè Mì Huā Dòu英文名Harmand Spatholobus别名大样荔枝藤。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光叶密花豆的茎藤。拉丁植物动物

  • 栗叶

    《中药大辞典》:栗叶药材名称栗叶拼音Lì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叶。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喉疔火毒,煎服(二至三钱)。"②《现代实用中药

  • 滑叶跌打

    《全国中草药汇编》:滑叶跌打药材名称滑叶跌打拼音Huá Yè Diē Dǎ别名青树跌打、止血树来源桑科榕属植物假鹊肾树Pseudostreblus indica Bur.,以树皮入

  • 山槟榔

    《中药大辞典》:山槟榔药材名称山槟榔拼音Shān Bīnɡ Lɑnɡ别名山萝卜、化积药(《云南中草药》),地葫芦(《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鸡脚参的根。夏、秋采挖。洗净

  • 复叶披麻草根

    药材名称复叶披麻草根拼音Fù Yè Pī Má Cǎo Gēn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复叶披麻草的根。秋、冬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

  • 灵砂

    药材名称灵砂拼音Línɡ Shā别名二气砂、神砂、平口砂、马牙砂、人造朱砂出处灵砂,宋代唐慎微首先将其着录于《证类本草》,据所载炼制方法:“用水银一两,硫黄六铢,细研,先炒作青砂头,后入水火既济炉,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