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翻天红

翻天红

药材名称翻天红

拼音Fān Tiān Hónɡ

别名落地蜈蚣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花葶苔草的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scaposa C.B.Clar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花葶苔草,多年生草本,高50-60cm。根茎粗壮而长。秆粗壮,有三钝棱,疏被短粗毛。基生叶狭椭圆形至线状椭圆形,长20-35cm,宽3-4cm;叶柄长20-40cm;秆生叶退化,仅具叶鞘。圆锥花序复出,长8-20cm;侧生枝花序长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序梗、序轴密被短粗毛及锈点线;苞片佛焰苞状,疏被短粗毛;小穗全部从囊内生出,卵形,长5-8mm,近水平开展,雄雌顺序;雌花鳞片卵形或卵状被针形,长2-2.5mm,淡褐色,被密的锈点线,先端渐尖,边缘及先端疏生短粗毛,脉3条。果囊卵状椭圆形,稍长于鳞片,三棱形,密生锈点线,有多数脉,先端急尖成长喙,喙与囊体近等长,呼口斜裂。小坚果卵形,长约1.5mm,有三棱,花柱基部增大,柱头3。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浙江、福建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急性胃肠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腰肌劳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鬼针草

    《中药大辞典》:鬼针草药材名称鬼针草拼音Guǐ Zhēn Cǎo别名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药》),婆婆针(《苏南种子植物》),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

  • 楝叶

    药材名称楝叶拼音Liàn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叶。夏、秋采,晒干。药理作用苦楝子叶的水提取液(2~5%)可防止蚱蜢、蝗虫等对植物之侵害,而对人、畜无毒,其有效

  • 茄子根

    药材名称茄子根别名茄根来源茄科茄属植物白茄Solanum melongena L.的根。秋季挖根,除去须根及杂质,切片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咳,收敛止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慢性

  • 青黛

    《中国药典》:青黛药材名称青黛拼音Qīnɡ Dài英文名INDIGO NATURALIS别名靛、靛花、靛沫、蓝靛来源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 金狗脊黄毛

    药材名称金狗脊黄毛拼音Jīn Gǒu Jǐ Huánɡ Máo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根茎上的细柔毛。药理作用经118次犬、兔实验证明,对于疤痕组织、肝脏、肿脏的

  • 多枝婆婆纳

    药材名称多枝婆婆纳拼音Duō Zhī Pó Pó Nà别名小败火草来源玄参科多枝婆婆纳Veronica javanica Blum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秦岭以南各地及西

  • 白蔻

    药材名称白蔻拼音Bái Kòu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滑叶山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piniatonkinensisGagnep.采收和储藏:果实将熟时采收,烘干或阴干。原形态滑叶山姜,多年

  • 婆婆纳

    《全国中草药汇编》:婆婆纳药材名称婆婆纳拼音Pó Pó Nà别名卵子草、石补钉、双铜锤、双肾草、桑肾子来源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婆婆纳Veronica didyma Teno

  • 水竹叶

    《中药大辞典》:水竹叶药材名称水竹叶拼音Shuǐ Zhú Yè别名鸡舌草、鸡舌癀(《泉州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水竹叶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

  • 毛茎马兰

    药材名称毛茎马兰拼音Máo Jīnɡ Mǎ Lán别名银柴胡、青箭杆草、大鱼鳅串、大柴胡来源菊科紫菀属植物毛茎马兰Aster ageratoides Turcz. var. 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