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材>蒲葵叶

蒲葵叶

药材名称蒲葵叶

拼音Pú Kuí Yè

别名蒲扇、败扇、故蒲扇、败蒲扇

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蒲葵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剪下叶片,切碎晒干。

原形态蒲葵,乔木,高达20m。叶阔肾状扇形,直径达lm以上,掌状深裂至中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基部阔4-4.5cm,先端长渐尖,2深裂,其分裂部分下垂,长达50cm;叶柄长达2m,下部两侧有逆刺。花序呈圆锥状,粗壮,长约lm,总梗上有6-7个佛焰苞,约6个分枝花序,长达35cm,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个佛焰苞,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小花枝长10-20cm。花小,两性,黄绿色,长约2mm;萼片3,覆瓦状排列;花冠约2倍长于花萼,3裂几达基部;雄蕊6,花丝合生成一环并贴生于花冠基部;子房由3个近分离的心皮组成,3室。核果椭圆形,状如橄榄,长1.8-2.2cm,径1-1.2cm,黑褐色。种子椭圆形,长1.5cm,直径0.9cm。花期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栽于庭园或宅旁,本种在广东新会县栽培较多。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部。

性状性状鉴别:完整干燥叶大,形如扇,直径可达lm以上,掌状深裂,直达中部,裂片条状被针形,宽约2cm,至顶端渐尖,深2裂,分裂部分长达50cm,下弯;具长叶柄,可达lm余,平凸状,下部边缘有2列倒钩刺。气微,味淡。

性味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止汗。主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煅存性研末,3-6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

各家论述论蒲葵叶灰止血,利小便功同蒲黄:张石顽:“蒲灰止血、利小便,与蒲黄不异。汗即血之液,放取多曾沾汗之旧扇烧灰,主治睡汗,同气相求之妙。”(《张氏医通》)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生姜

    《中国药典》:生姜药材名称生姜拼音Shēnɡ Jiānɡ英文名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别名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 芦荟叶

    《中药大辞典》:芦荟叶药材名称芦荟叶拼音Lú Huì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或库拉索芦荟的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原形态①斑纹芦荟,又名:油葱

  • 牡丹藤

    药材名称牡丹藤拼音Mǔ Dān Ténɡ别名木通花、大叶铁线莲(《经济植物手册》),草本女萎、草牡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大叶铁线莲的根或茎。原形

  • 大石韦

    药材名称大石韦拼音Dà Shí Wéi别名篦梳剑(《泉州本草》)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矩圆线蕨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横走,匍匐

  • 蜜蜂房

    药材名称蜜蜂房拼音Mì Fēnɡ Fánɡ别名蜜蜂窠、蜜脾、蜜蜂巢脾来源药材基源: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的巢。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is cerana Fabr.采收和储藏:随采鲜用,或秋末采收,略

  • 蜜柑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蜜柑草药材名称蜜柑草拼音Mì Gān Cǎo来源大戟科蜜柑草Phyllanthus matsumurae Hayata,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

  • 鹿肉

    《中药大辞典》:鹿肉药材名称鹿肉拼音Lù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肉。化学成分含水分75.76%,粗蛋白质19.77%,粗脂肪1.92%,灰分1.13%。性味

  • 蛏壳

    《中药大辞典》:蛏壳药材名称蛏壳拼音Chēnɡ K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壳。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治喉风急痹。"②《泉州本草》:"治胃病。

  • 太白鹿角

    《中药大辞典》:太白鹿角药材名称太白鹿角拼音Tài Bái Lù Jiǎo别名太白针、地蓬草、细石蕊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石蕊科植物匙石蕊的地衣体。全年可采,除去杂质,

  • 野山蚂蟥

    《中药大辞典》:野山蚂蟥药材名称野山蚂蟥拼音Yě Shān Mǎ Huánɡ别名山蚂蟥、毛萝菜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紫草科植物多苞斑种草的全草。春、夏花开时采收,晒干。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